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

上传人:1821****697 文档编号:35648071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2、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

3、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2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解决与 倍 或 差 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练习中还有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

4、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1笨谒憬滩挠兴母霰嘈刺氐。 (1) 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的重要基础。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39页与第41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这和被激活的旧知识有关,也和

5、学生的思维习惯,个性特点有关。如44+25的计算。 思路一: 40+20=60 4+5=9 60+9=69 思路二: 44+20=64 64+5=69 思路三: 44+5=49 49+20=69 学生中还可能出现其他算法,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所以,教材提倡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2) 组织对比,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估计打基础。 教材先教学加法口算,再教学减法口算。在加法口算中把不进

6、位加和进位加用题组的形式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住加法口算思路上的相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同点。同样,在减法口算中也把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作出类似的教学安排。为此,教材在两道例题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对比,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比。由于学生的算法多样,所以这里的比较应是同一种计算思路和具体方法的比较,是每一名学生自主进行的比较。不能是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比较。仅以上面的思路一为例: 相同点两道题都分别算几十加几十与几加几,再把两个结果合起来。 不同点由于前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不满10,后一道题里的几加几结果超过10,所以前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几,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

7、十几,两道例题后面的 想想做做 第1题都预设了可进行比较的空间。如,25+44=69,25+49=74,两道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 57-32与57-39都是57减三十几,为什么差分别是二十几和十几呢 这些对比能引起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注意,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 (3) 带出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 二年级(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

8、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如6+8=14,60+80= 本单元教材又从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带出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如60+70=130,600+700= 。教材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识,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迁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这样的题组5+9=14,50+90= ,500+900= ,会从中想到许多,得到许多。 第42页第4题用类似的方法带出了一千几百减几百的退位减法口算。教学以后如果把几百加几百和一千几百减几百进行综合练习,如500+700,1200-500,1200-700,学生的计算思路能有新的拓展,思维

9、能更加灵活,而且又一次感受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3 教学内容: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10、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

11、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故意写

12、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回答板书。通过交-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相乘,结果相等。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因为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猜想,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

13、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

14、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3、补充一组灵活训练题: A、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