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

上传人:1821****697 文档编号:35648063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高一下册化学教案5篇 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化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精选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Al2O3 、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1.Al2O3、Al(OH)3的两性。 2.Al(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 Al2O3 溶于水;熔点 ,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 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 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 Al2O3和NaOH ,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 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讨论】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 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 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 氢氧化物。 Al(OH)3的不稳定性 Al(O

3、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3)Al(OH)3制备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制耐火材料 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 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 ) Al2O3 MgO NaHCO3 Al(OH)3 A. B. C. D.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

4、确的是 ( ) A.析出金属铝 B.产生白色沉淀 C.产生红褐色沉淀 D.产生无色气体 4.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 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SO42-、Na+、K+ B. K+、ClO-、Na+、NO3- C. HCO3-、Na+、NO3-、K+ D. NO3-、Ba2+、Cl-、NH4+ 5.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6.将0.1 molAl投入到3 mol/L NaOH溶液100mL 中,充

5、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 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结果是( )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B、溶液的pH 7 C、溶液的pH 7 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精选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铁的几种氧化物及其常见性质。 2、认识三价铁的氧化性、亚铁的还原性及Fe3+的检验、Fe2+和Fe3+相互转化。 3、会熟练书写Fe2+、Fe3+相互转化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4、知道Fe(OH)3 、Fe(OH)2的制备方法 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 阅读教材59页铁的氧化物部分,完成下表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化学式 色态 俗名 化合价 溶解性 与酸反应 知识

6、点二:铁的氢氧化物 阅读教材60页,完成下表 加NaOH溶液 FeCl3溶液 FeSO4溶液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分析Fe(OH)2颜色变化的原因,请用必要的文字与方程式加以说明: 探究与思考: 小组讨论Fe(OH)2的制备实验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2、Fe(OH)2 、Fe(OH)3的其他性质(用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Fe(OH)3的热稳定性 (2)Fe(OH)2 、Fe(OH)3与酸反应(以盐酸为例) 知识点三:铁盐与亚铁盐 阅读教材61页实验3-10,完成下列表格: (1) Fe3+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FeCl3溶液(1mL)中滴加KSCN

7、溶液(2滴) FeSO4溶液 试管中先滴加KSCN溶液 再向试管中滴加氯水 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Fe2+ 、Fe3+的检验方法: Fe2+的检验: Fe3+的检验: 探究与思考: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Fe2+ 、Fe3+ (2)Fe2+ 、Fe3+的转化 阅读教材61页科学与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FeCl3溶液 现象 方程式 加入铁粉,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 上层清液加入氯水,振荡 探究与思考: 利用已有的知识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合物的知识,完成Fe 、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课堂小

8、结】1、铁的三种氧化物 2、 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质 Fe2+ + 2OH- = Fe(OH)2 Fe3+ + 3OH- =Fe(OH)3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3、Fe3+的检验和Fe3+与Fe2+相互转化 (1)、Fe3+的检验: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课堂反馈: 1、为了检验FeSO4溶液是否已经氧化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NaOH溶液 B.铁片 C. KSCN溶液 D.石蕊试液 2、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稀H2SO4 C.铁粉 D.KSCN溶液

9、 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溶液分开的是( ) A.BaCl2溶液 B.FeCl2溶液 C. FeCl3溶液 D. Ba(NO3)2溶液 4、 在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再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 ; 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为 。说明 , 反应方程式为 ,还原剂是 。 5、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可以是: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加少许氯水;滴加少许KSCN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 高一下册化学教案精选篇3 一、对

10、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离子键; 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

11、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

1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

13、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具体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 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

14、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