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

上传人:1588****369 文档编号:35647961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5篇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1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手段:教学用具: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flash动画;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回答: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恶的国家是哪一国家回忆边疆新危机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二、战争爆发的背景 引导学生回忆日本何时以何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带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根据日本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日本自然环境等因素,分析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利用史料让学生分析日本统治集团采取

2、的解决方式并简要介绍其“大陆政策”。 教师提供的史料: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垂手而得矣。” 引导学生回忆此时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形势,阅读书中提到的各列强欲通过日本侵华获得的利益,使之理解为何西方列强采取纵容或默许态度。并分析列强“调停”的本质和“调停”失败的原因。 强调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设下圈套,欲促成中日冲突。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 让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引文、“礼部右侍郎志锐的奏折”的引文、有关李鸿章对驻朝清军统

3、帅的命令的补充材料、战争爆发后慈禧的态度、李鸿章的政策,由学生预测战局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清廷的腐败必将导致战争的失败。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利用甲午战争flash动画讲解战争经过,并在讲解过程中介绍清政府对敌进攻策略的错误判断。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回答:李鸿章是如何将其避战求和的政策贯彻与战争的始终的,这一政策的执行,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阅读文中关于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的补充材料,激起学生对侵略军的愤恨。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播放有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方的咄咄逼人与中方的忍辱求和。 让学生回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进

4、行对比,并逐条分析条约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在分析条约的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特征入手分析。 四、三国干涉还辽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所学内容,俄国一直垂涎中国东北;1892年俄、法签订条约结为盟国;德国在太平洋地区占有一些岛屿,不乐见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强大。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干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其根本目的在与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利用书中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形势图讲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经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台湾军民抗日斗争的补充材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分析、讨论日

5、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对日本侵华所采取的态度、清政府对战争采取的政策、预测战局的发展、对比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提供与教学有关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材料,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的 大陆政策 2.国际形势及列强的态度 3.国内形势及清政府的态度 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战争的爆发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4.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和影响 2.三国干涉还辽 四、台湾人民的反

6、割台斗争 1.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2. 丘逢甲、徐骧组织抗日义军 3.台湾保卫战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2 一、教材地位: 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

7、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

8、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1、问题导读: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异同比较: 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

9、洋务运动的背景: 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 c、慈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 d、总理衙门的推动。 师生共同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不一样; 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 封建统治。 (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 (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 (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

10、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4、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 5、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辩征地对洋务运动加以评价,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重在提示: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实践及其影响。 六、板书设计:(略) 七、练习巩固: i、小结:目的主要内容结果。 ii、布置作业:P39问。 答题第二题、P40阅读与思考。 高中优秀历史教案范本3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