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5647939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6.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4张+统编版必修下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谏 太宗十 思疏疏魏征“谏、讽、讥、说”的区别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讥微言讽刺。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非议说用说话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于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是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太宗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史称

2、“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魏征 580年643年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魏征其人 魏徵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李密兵变被杀,魏征一易其主,跟了唐王李渊,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并为太子李建成所器重。魏征曾建议李建成杀弟弟李世民,那样皇帝的宝位就无忧了。李建成没狠心,结果玄武门之变,

3、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当上皇帝。李世民事后质问魏征,你干嘛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魏征坦言,李建成若听了我话,不就不会被杀头了么?李世民欣赏魏征的才华和直言坦荡,魏征也佩服李世民的肚量胸襟,于是再易其主,跟了李世民。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其人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止)威。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创作背景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

4、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文本研读理清思路国学经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一段语言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排比:加

5、强气势,增强感染力反问:加强语气类比:生动形象正反对比论证:反复强调,不要其烦句式:句式整齐,两两相对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比喻喻第第一一段段排排比比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源

6、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正正反反对比对比 作者为什么作者为什么 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根本大计,而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通过类比,用生活中的常识,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凡百元首元首,承承天景景命,莫不殷忧殷忧而道道著,功成而而德衰。凡百元首元首,承承天景景命,莫不殷忧殷忧而道道著

7、,功成而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克终者盖盖寡,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凡百元首元首,承承天景景命,莫不殷忧殷忧而道道著,功成而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克终者盖盖寡,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纵情以傲傲物。凡百元首元首,承承天景景命,莫不殷忧殷忧而道道著,功成而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克终者盖盖寡,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纵情以傲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苟免而不怀仁怀仁,貌貌 恭而不 心心 服。凡

8、百元首元首,承承天景景命,莫不殷忧殷忧而道道著,功成而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克终者盖盖寡,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纵情以傲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苟免而不怀仁怀仁,貌貌 恭而不 心心 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载舟覆舟,所宜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其可忽乎忽乎!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律第第二二段段善始者实繁善始者实繁,克克终者盖寡终者盖寡以以_引出分析论证,用引出分析论证,用“殷殷忧忧”和和“得志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的不同

9、心态说明?用古人的论述以用古人的论述以_的关系比的关系比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能否恭俭下人是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设问水和舟水和舟民和君民和君人君在没有取得天下时,忧患深重,所以能团结臣民,竭诚待下;一旦取得了天下,便容易骄奢淫逸,纵情傲物。“傲物”进一步发展,就容易滥用刑罚来对付百姓。而这只能使百姓表面上恭敬,心里却不服。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须知这股力量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换言之,人民积怨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最终将推翻暴君的统治。作者采用对比,认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是什么作

10、者采用对比,认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是什么?君君人者,诚诚能见可欲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自戒,将有作作则思知止以安安人,念高危高危则思谦冲谦冲而自自牧牧,惧满溢满溢则思江海而下下百川,乐盘游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敬终,虑虑壅蔽壅蔽则思虚虚心以纳下,想谗邪谗邪则思正身以黜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见可欲见可欲则思则思知足知足将有作将有作知止知止念高危念高危谦冲谦冲惧满溢惧满溢江海江海乐盘游乐盘游三驱三驱懈怠忧懈怠忧慎敬慎敬虑壅蔽虑壅蔽虚心虚心想谗邪想谗邪正身正身恩所加恩所加无因喜无因喜罚所及罚所及无因怒无因怒生活上生活上修养上修养上处事上

11、处事上用人上用人上执法上执法上正己正己安人安人 总总此十思,弘弘兹九德九德,简能而简能而任之,择善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播其惠惠,信者效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化。总总此十思,弘弘兹九德九德,简能而简能而任之,择善择善而从之。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栗;严肃恭谨。柔:指性情温和。立;指有自己的主见。愿:小心谨慎。恭:庄重严肃。乱:治,这里指有治国才干。敬:认真。扰:柔顺,指能听取他人意见。毅:果断。直:正直,耿直。温:温和。简:直率而不拘

12、小节。廉:方正。刚:刚正。塞:充实。强:坚毅。义:善,合符道义。总总此十思,弘弘兹九德九德,简能简能而而任之,择善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播其惠惠,信者效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化。何必劳劳神苦苦思,代下司司职,役役聪明之耳目,亏亏无为之大道哉!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政治理想垂拱而治明君为政要领正面写

13、君子的福气:快乐长寿垂拱而治,万物化育反面写庸君的劳碌:劳神苦思,役使耳目、事必躬亲亏损天道谏谏太太宗宗十十思思疏疏固本思源固本思源戒奢以俭戒奢以俭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壹壹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对比论证贰贰总结历史总结历史引出警告引出警告克终盖寡克终盖寡善始实繁善始实繁对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举例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叁叁提出十思提出十思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反面正面正面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请结合文本分析谏太宗十思疏的请结合文本分析谏太宗十思疏的语言特色语言特色。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引出中心论题,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论述

14、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正反对比论证,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巧用虚词,语言活泼。本文在句式上已突破了骈体文“骈四俪六”的局限,大胆在句首或句尾加上虚词,如虽、终、斯、岂、盖、诚能、何必、而况、乎、也、哉等,或转折,或推论,或感叹,或假设,或设疑,或反诘,使语句更加活泼、通俗、浅显,更具有口语化的味道。整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本文大量运用对偶句、排比句的同时,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这些散句的插入,使得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

15、之安文本研读赏析劝说艺术国学经典妙劝谏(1)妙 在 思 路 上魏 征 以 敢 于 直 言 进 谏 著 称,而 本 文 又 意 在 劝 唐 太 宗 居 安 思 危,戒 奢 以 俭,积 其 德 义 为 此,作 者 反 复 申 述 论 说。先 说 明“居 安 思 危,戒 奢 以 俭”的 重 要 性,深 入 浅 出;继 以 历 史 经 验 证 之,说 明 德 义 的 有 无 关 乎 人 心 向 背 和 政 权 安 危,振 聋 发 聩;再 以 具 体 做 法 结 之,指 明 实 现 理 想 政 治 的 正 确 途 径,语 重 心 长。先 深 入 浅 出 分 析“思”之 重 要 而 后 投“十 思”,易

16、为 对 方 接 受。(2)妙 在 论 证 方 法 上文 中 所 运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主 要 是 比 喻 论 证 和 对 比 论 证。文 中 用了 大 量 生 动 的 比 喻,借 以 阐 发 治 国 安 民 的 思 想,言 简 意 赅 具 有很 强 的 说 服 力。如 文 章 开 篇 谈 论 治 国 要 注 重“积 其 德 义”这一 根 本 原 则 时,从 两 个 方 面 比 喻 论 证,即“木 之 长 者,必 固 其 根本”和“流 之 远 者。必 浚 其 泉 源”。“固 其 根 本”是 树 木 长得 高 的 必 要 条 件,而“浚 其 泉 源”也 是 流 水 流 得 长 远 的 前 提,运用 自 然 中 的 现 象 来 比 治 国 的 原 则,浅 显 易 懂 而 又 生 动 形 象。妙劝谏(2)妙 在 论 证 方 法 上文 中 正 反 对 比 论 证,增 强 了 说 服 力。正 反 对 比 论 证 集 中 在 第 1 2 段,如“求 木 之 长 者。必 固 其 根 本”,而 从 反 面 来 说“根 不 固 而 求 木之 长”“知 其 不 可”,因 此,根 本 与 长 的 关 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