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35647820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范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地理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1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太阳活动的概念 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

2、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

3、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

4、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

5、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 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

6、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参考答案: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

7、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梳理】二 (总结归纳) 二、美国成为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 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平原地形广阔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8、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 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 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

9、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探究)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方式 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 水稻 自给一商品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等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设计】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

10、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11、学情分析: 本册书先讲“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即农业、工业,再讲交通。因此学生对这部分会比较陌生。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可以增加直观的图片适当补充聚落空间形态的有关知识。本校高一新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但是差异比较明显,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课本的地图等,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及相关实际案例,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2.运用适当

12、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交通运输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读图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引用民谚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宝成铁路沟通了巴山蜀水,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设计意图:这样导课,既传授了知识,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讲授新课

13、 (一)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引导学生归纳聚落的概念、类型。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环节一: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 出示案例:嘉兴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指导学生从“时期、形态、原因”等方面分析。(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进行填写)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填表对比不同时期,嘉兴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从而得到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形态的变化。环节二: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出示小问题:“考考你:“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门前(冷落)鞍马

14、稀。”让学生试着填写诗句中缺少的词语,并展示资料“扬州的变迁”,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资料,引导学生得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影响的另一个方面: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二)交通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环节三: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出示图片:银川市地图,西夏、金凤、兴庆区的分布图出示案例:株洲市区发展地图。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析株洲市区发展变化图,并结合自己家乡的首府银川主要的市区分布图,讨论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教师适当引导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教师的引导归纳,及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在生活的所见,得到聚落空间形态一般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且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环节四: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出示图片资料:“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