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

上传人:甄**** 文档编号:35634038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五升六语文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五升六阅读与习作暑期升级训练(第四周) (预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和主题阅读指导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享受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强盛所付出的一切。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去回顾激情燃烧的岁月。阅读这些文章时,我们要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点”指的是对人、事、景物局部细节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整体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是指对“点”的局部细节详细描写和“面”的整体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让我们在书香中一起度过这美好的一周吧! 点面结合写场面整体与局部的组合先对描写对象进行整体介绍,再聚焦这个人或这个事

2、物的局部,进行详细刻画。开国大典中,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是从整体来写的,是“面”的描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的人员数量、制服颜色、武器种类、方阵阵容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从局部来写的,是“点”的描写。群体与个体的组合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再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状态。群体为“面”,个体为“点”。如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是一个群体。主与次的组合一般情况下,采用先写次、后写主的顺序。次为“面”,主为“点”。如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的场景中,毛主席是主要人物,是“点”;天安门城楼前赶来庆祝的人民群众,则是“面”。 第一天 主题阅读 狱中联欢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

3、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新年大联欢开始了。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用牙刷柄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对联。所有的对联都是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对联都不是一个人

4、写成的,同一副对联中,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迹。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女牢的对联写的是: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大家心里明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正在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到来,“世上已千年”还形容不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咧!她们还在牢门上贴了一张横额:扭转乾坤。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横额是:极乐世界。大家心里明白: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极乐世界”,正是写的人们

5、掌握了革命真理的心境。猩猩挑起了眉梢,玩味了一会儿,只好说:“真有点仙风道骨!”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横额是:苦尽甘来。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是:大地回春。一副副对联,全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节选自红岩,有删改)1.【内容理解】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满园春色”代指革命胜利的大好形势。借用古人诗句说明谁也不能阻止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胜利的消息是关不住的。 ( )(2)“猩猩”指的是关押在牢房里的革命战士。 ( )(3)新年大联欢是按照贴对联唱歌交换礼品的顺

6、序展开的。 ( )2.【语文要素】在写贴对联这一活动时,作者采用( )的手法来写场面。A.点面结合 B.环境衬托 C.详略得当3.【体会情感】读了这篇短文,说说短文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_第二天 主题阅读挥手之间(节选)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停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了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

7、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慈祥地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他嘴角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站在前面的中央的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他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一直朝停在前面的飞机走去。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

8、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在飞机舱口停住,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有删改【注】本文写的是1945年重庆谈判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机场与前来送别

9、的军民挥手告别的场景。1.【整体把握】根据文章内容给下列场面描写排序:_。其中重点描写的场面是_和_。(填序号)登机挥手 握手道别 主席到场 机场气氛2.【点面结合】读第3、4自然段,这两段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握手道别”这一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3.【句子品析】品读画“_”的句子,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四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两句主要通过描写人们的动作,生动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热爱之情C.两句主要通过描写人们的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依恋之情D.第句都属于场面描写4.【情感体会】用“ ”画出毛主席在飞机舱口向大家挥手这一细节描写,并说说你从中

10、体会到了什么。_4.【语文要素】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些遭遇不幸却依然坚强的人?请举出一个,并写写你的体会。_第三天 主题阅读飞夺泸定桥(节选)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七点钟,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忽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红四团

11、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红军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远。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对岸增援的两个旅敌人抛在了后面。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

12、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刹那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就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1.选文按_的顺序,主要记叙了_这件事。这件事可以概括为:_。(5分)2.读了选文,我想到了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诗句:_,_。(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