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35634032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联盟新高考省份2021届高三9月检测生物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省份高三年级新高考省份高三年级 9 9 月份检测试题月份检测试题生生 物物 试试 卷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个月AFP 基本从血AFP 会升高,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 AFP 含量会持续性异常升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长时,AFP 合成量会增加B.指导合成 AFP 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C.可以推测 AFP 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D.肝细胞中

2、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 的加工与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A、由题意“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会持续性异常升高”可知,当肝细胞癌变、分裂周期变短时,AFP 合成会增加,A 错误;B、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 AFP 从血液中消失,可见指导合成 A

3、FP 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正常时也表达,B 错误;C、由题干信息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再生时或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的合成较多,但不能得出 AFP 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C 错误;D、甲胎蛋白(AFP)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与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 正确。故选 D。2.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形脂质体”(如图)。目前这种“隐形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

4、支架B.由于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白细胞识别的糖蛋白,故能避免被白细胞识别和清除C.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D.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B 为水溶性药物【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2、细胞膜的功能: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3、分析题图:药物A 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 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详解】A、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

5、支架,A 正确;B、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隐形脂质体”在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能避免被白细胞识别和清除,原因可能是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白细胞识别的糖蛋白,B 正确;C、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从而杀死癌细胞,C 正确;D、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具有疏水性,脂质体既可以用于运载脂溶性药物,也可以用于运载水溶性药物。图中药物A 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 B 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D 错误。故选 D。-1-3.下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组

6、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B.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多余的蔗糖溶液C.步骤的操作中漂洗可以洗去多余的染色剂D.中细胞 B 有 4 个染色体组,A 的前一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答案】A【解析】【分析】1、上面一行表示质壁分离和复原,表示观察质壁分离,表示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2、下面一行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其中 表示临时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实验-可形成自身前后对照,不需要另设对照组,A 正确;B、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并重复几次,作用是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B 错误;C、漂洗过程是为了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便于染色,C 错误;D、

7、为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 错误。故选 A。4.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作用下,显色剂TTC 与 NADH 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TTC 不能使其呈红色。但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ATP。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TC 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不产生NADH-1-C.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D.氧气充足条件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比野生型少【答案】B【解析】【分析】1、由题意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不能进行有氧

8、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气存在条件下,显色剂 TTC 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不能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反应呈现红色。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根据题意,显色剂TTC 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TTC 不能使其呈红色,所以TTC 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A 正确;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H,B 错误;C、野生型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C 正确;D、氧气充足条件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9、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较少,野生型酵母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ATP,故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呼吸产生的ATP比野生型少,D 正确。故选 B。5.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 MAD2 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 MAD2 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对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到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均衡拉力有关-1-B.当所有染色

10、体上的 MAD2 蛋白都消失后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C.MAD2 蛋白功能异常,细胞将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分裂中期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匀分布在赤道面上,是适合观察细胞染色体组数量和形态的时期。由题意可知,MAD2 蛋白监控单附着染色体的存在,正确排列的细胞中期的染色体上无 MAD2 蛋白。【详解】A、由题意可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时,细胞后期将延后,而用微针勾出单附着染色体施加压力,细胞分裂能正常进行,故细胞分裂能否进入后期与来自两极纺锤丝的拉力有关,A 正确;B、MAD2蛋白监控单附着染色体的存在

11、,由题意可知,正确排列的细胞中期的染色体上无MAD2蛋白,故当所有染色体上的MAD2 蛋白都消失后才能进入分裂后期,B 正确;C、MAD2 蛋白监控细胞中染色体的错误排列,若该蛋白功能异常,则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分裂无法在中期停止,C 错误;D、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能继续分裂,可能与MAD2 蛋白的监控功能缺失有关,D 正确;故选 C。6.科学家发现如果 RNA 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与DNA 聚合酶相“撞车”而使DNA 折断,引发细胞癌变。研究发现,一种特殊酶类 RECQL5 可以吸附到 RNA 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DNA 聚合

12、酶和 RNA 聚合酶均可以与 DNA 链结合分别催化不同过程B.“撞车”引发的 DNA 折断可能损伤 DNA 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C.RECQL5 可以与 RNA 聚合酶结合进而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D.RECQL5 导致 RNA 聚合酶与 mRNA 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中需要RNA 聚合酶的参与。-1-【详解】A、DNA 聚合酶可以与 DNA 结合催化 DNA 复制过程,RNA 聚合酶可以与 DNA 结合催化转录过程,A 正确;B、“撞车”引发的 DNA 折断可能损伤 DNA 链上与细胞周期相

13、关的基因,导致分裂失控出现无限增殖,B 正确;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RNA 聚合酶可以催化转录过程,RECQL5 可以与 RNA聚合酶结合,故可以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C 正确;D、RNA 聚合酶与 DNA 结合,不与 mRNA 结合,D 错误。故选 D。7.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 是由减数分裂导致含R 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

14、合子(r)B.2 可能是由分裂时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C.1、2、3、4 的变异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D.1、2、3、4变异有的对身体有利,有的对身体不利【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1-(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

15、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视网膜母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1 是有丝分裂导致含 R 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合子(r),A 错误;B、2 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的,B 正确;C、4 属于基因突变,显微镜下观察不到,1、3 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C 错误;D、据题干可知,图中无论哪种变异都会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对身体都是有害的,D 错误。故选 B。8.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

16、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是抗体、淋巴因子,不能是溶菌酶B.图乙中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C.图丙中 Ach 受体(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允许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D.有毒物质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会使得突触神经元不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甲中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物质来自于血液和神经细胞,所以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图乙中效应 T 细胞的 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 特异性结合;图丙为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1-巴因子、抗体、溶菌酶,A 错误;B、根据图乙分析可知,效应T 细胞的 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 特异性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B 正确;C、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兴奋,C 错误;D、有毒物质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神经递质不会分解,将使得突触后膜持续产生动作电位而持续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