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35622284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简介题李凝幽居是的作品。此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池树、野色、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表达了“僻苦”的诗。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翻译/译文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正敲着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风光,脚在飘动也好似在挪动。我暂时分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

2、约定的日期与一起隐居。注释少sho:不多。池边:一作“池中”。分野色:山野风光被桥分开。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幽期: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赏析/鉴赏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非常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晚宿在

3、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细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挪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覆盖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恬淡,幽美迷人。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说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最后一联点出诗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详细创作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去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