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35619310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2023初三下册物理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活动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物理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下册物理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

2、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

3、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4、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

5、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 杠杆 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6、、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初三下册物理教案(精选篇2) 教学准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导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的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兴趣。 2、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实物投影展示上节实验课某小组的实验数据。 师: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从表格的数据中可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教师展示、学生观察,并引导、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1:加在一段导体(电阻不变时)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或者: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生2:

8、在相同电压下,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或者: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以上的同学归纳都得很好,表达得很准确,如果将上面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欧姆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该定律的应用。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定律内容 板书: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本身的电阻成反比。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其文字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吗? 生:I=U/R ;师:

9、非常正确。 板书: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师:该式子当中各个物理量所使用的单位有无什么要求呢? 生:有!在公式中电阻的单位是“?”;电压的单位是“V”。如果题目中所给出的单位不是以上的单位,必须先进行单位的换算,再代入计算,最后电流的单位才会是“A”。 师:你的回答很正确,在使用公式时应该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 板书:3、公式中各量的单位:电阻?;电压V;电流A 师:或许有些同学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式子就叫做“欧姆定律”,它原来是这么的简单,一节课就可以做出来了,真的是这么简单吗?还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的资料吧。(播放教学资料,全班学生一起观看) 课件展示:欧姆定律的建立(教师

10、可提前作适当的准备) 师:看了以上的资料后,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生1:原来欧姆定律的发现要经历那么多人的努力啊 生2:其中包含了很多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并非一下就可以得到的 生3:欧姆这个科学家真的很坚强啊,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对别人的误解也不在乎。 生4:欧姆这个科学家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太对太精彩了,一切伟大科学家的成功所靠的都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科学家,人类社会的发展才会取得不断进步的文明成果。能有现在这么美好的环境和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努力,让我们的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和发扬下去。 2、欧姆定律应用 师:知道了欧姆定律之后,下面我们来看看它

11、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该电阻阻值大概是880K?,比氖管和人体的电阻大得多,后二者的电阻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同学们算算,使用试电笔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大概是多少呢? 师:读完题目,你们知道要求什么吗? 生:电流的大小。 师:有什么困难吗? 生:仅知道电阻值,还不知道电压有多大? 师:那你们知道,试电笔要插在那一条电线上,氖管才会发光? 生:应该插在火线上。 师:对,此时的电压是多大? 生:家庭电路中火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师:好,现在你们就开始计算一下,看看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 注意:学生一边开始

12、计算,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示范电学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以及标注和提示解题的规则: 据题意画图;在图上标出相关的物理量;答题时写出:已知和求解过程、结果(其中非国际单位的要先化为国际单位);(也可以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出来评点;最后将答题的规范投影出来。) 例2:某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的电压为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求该电阻的阻值。 师:这道题可以直接使用欧姆定律来解题吗? 生:不行,题目要求的是电阻,不能直接用公式I=U/R来计算,需要将其变形为R=U/I才行。 师:对,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老师所要求的答题规范进行练习。(可以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教师随后作点评。)(板演和点评过程省略

13、) 师:通过以上两题的解答,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生:欧姆定律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只有知道其中的两个,才能够求出第三个。 师:对,而且,公式当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是针对同一个导体在同一时刻的。 师:若是该成求U和R呢?公式应该作什么变化? 生:U=IR,R=U/I 师:很好!从公式R=U/I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求导体的电阻,只需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该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求出该导体的阻值了。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同学们要记住它。 师:至于公式R=U/I,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生1:好象可以的; 生2:不行,以前学过:导体的电阻是

14、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决定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师:看来这为同学的基础知识很牢固啊,讲的很好!我们对物理公式的理解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而要考虑其物理意义。式子R=U/I,只是一个计算式,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不能单纯理解成正比或反比。 师:其实大家只要想想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可明白:当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会随之为0吗?这么容易就获得“超导体”这是很荒谬的事啊。 生:哦,原来是这样的。 师:同样地,对于式子U=IR,应该怎样理解?你们能够解释一下吗? 生:这个也只是数值关系而已,电压并非与电流、电阻成正比。其实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在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是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的。 师:解释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很清楚了。 初三下册物理教案(精选篇3)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学期八级部共有班级4个,总共186人。通过上期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范围和研究方法,也为本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我校八年级4个教学班的总体期末统考成绩来作大致评估,各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不多,学困生不少,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有一部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