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教案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56191958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学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教学教案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篇1 一、对教材的剖析和处理-说教材: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人在地理上的重大发现,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经过和意义;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和作用;掌握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爆发的时间和领导人。 2、德育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以下问题: (1)、新航路的开辟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 (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3)、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3、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动机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开辟新航

2、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使学生认识作为飞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的反动性,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其为重点、难点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现状分析: 1、教师视野不够开阔,业务钻研

3、不是特别到位。 2、有时知识点落实不是很到位,学案没有做到及时、全面地检查。个别同学存在不完成作业现象。 3、做题很多,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掌握,做过的题继续出错。以后,要强化纠错本的使用,多考查易错题。 4、学生初中时历史课没学好,通史掌握很不理想,特别是时间概念很模糊,今后应适时穿插、讲解有关通史知识。 5、学生联系、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答案写得过多,要点提炼不出来。 6、对材料题的变化研究不够,定势思维倾向有待克服。 7、读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审题时间太短,审题不清便匆忙下笔) 三、教学安排: 全学年总体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按专题模块加通史复习,侧重专题模块。(从20_年7月20_年2

4、月),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意思是说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我们把它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根据考试说明的顺序,通史加专题复习,侧重通史。(20_年2月5月上旬),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二轮复习时,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轮搞强化训练,侧重练、讲、评和回归教材。(20_年5月上旬6月6号),目的是提高解题能

5、力,查缺补漏。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要求学生抓好两条复习主线,一方面是对照考试说明看教材和教材的标题,注重基础知识,把握阶段特征;另一方面是对照试卷看题目,查漏补缺,以适度紧张的平常心、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自信心。例如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考试说明,最后落实每一个考点,个个过关。 四、措施 1、强化训练。坚持天天练(每天12题)、周练(30个选择,四个大题)。有做必看,有看必评。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规范化问题、审题不细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 2、多与学生沟通,增加感情投资,让学生喜欢学历史。 3、多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取长补短。

6、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复习方法,落实措施等。 4、研究考试说明,做到分头研究,成果共享。注意扩大课程资源,提高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5、多钻研业务,多关注史学动态,多研究高考,及时了解高考信息的变化。 6、加强对应试技巧的研究与落实,向规范化审题、答题要分数。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

7、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

8、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

9、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3、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思想及作用。 教师提示:出示表格 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 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一

10、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

11、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高三历史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

12、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

13、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

14、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西班牙、葡萄

15、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2)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消极影响 对印第安人_,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