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5619177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篇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

2、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

3、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 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 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 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r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课)

4、g1.我国最早的人类g 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 (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 (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 (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观察并抢答: (1)云南元谋县。 (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会不会制造工具。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 动脑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

5、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 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 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动动手: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篇2】 一、郑和下西洋

6、1、目的: 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彰显国力,换取奇珍)。 2、条件: 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 造船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好勇于探索的精神 3、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4、到达地区: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了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使百姓的生命财

7、产惨遭损害,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情怀。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篇3】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

8、,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

9、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

10、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

11、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2023年初一历史课教案【篇4】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

12、、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

13、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

14、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