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615233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_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化,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学问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同学来说,他们虽已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力量,对符号问题也有了肯定的熟悉,但是对学问的主动迁移力量还比较弱,因此,只要引导同学确定了“积”的符号,实质上就是学校算术中数的乘法运算了,突破了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这个难点,则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同学就不难把握了。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立意) 1、使同学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把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2、,并能精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初步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争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同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爱好。 4、传授学问的同时,留意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五、教学策略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纳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同学为主体,通过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点拨归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环节) 1、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我首先出示几个相同负数和的计算题,利用乘法的意义很自然地引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

3、新内容,以形成学问的迁移。进而引入本节课题,以问题引领来激发同学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要求同学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课文中的填空。我给与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老师点拨引导同学从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的角度,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状况有五种:(正正、正0、正负、负0、负负)引导同学依据以上实例的运算结果,从积的符号和肯定值两方面精确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板书:法则)(确定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两步模型:先定符号,在求肯定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同学通过观看,来发觉算式和结果在符号、肯定值方面的关系,找到乘法

4、结果的符号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通过比较、分析、概括、争论、展现,渗透分类争论和从特别归纳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同学整合学问的力量。使同学知道”如何观看”“如何发觉规律”。 3、分析法则把握实质 (有了以上的熟悉)通过设置问题4,让同学带着以上的结论,仔细观看(5)(3)这个算式,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同号得正,先定号),再确定积的肯定值(53=15,再求值)。其次小题让同学仿照第一小题填空、解答,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把握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再现学问的形成过程,避开单纯的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制造的过程。 4、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通过习题(小试

5、牛刀)的计算,既巩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又明确了倒数的定义,(板书: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有理数范围内仍有意义。本环节通过让同学独立思索、分组争论,完成填空,使同学有效的巩固重点化解难点。 5、体验胜利享受欢乐 利用摸牌嬉戏,抓住同学对竞争布满爱好的心理特征,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同学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同学在抢答中体验胜利,享受欢乐。通过同学参加活动,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同时让同学通过本环节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6、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

6、我鼓舞同学从数学学问、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相互补充。准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育同学的归纳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以及擅长反思的好习惯。让同学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决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念。 7、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七、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看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力量培育为核心的宗旨;遵照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纳诱思探究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同学,让他们主动去参加,去探究,去分析。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展力量,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的促进同学全面、持續、和谐的进展。本节课的设计肯定还存在不少的纰漏和缺陷,敬请各位同仁批判指正。感谢大家!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民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