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615220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2 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敬重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培育同学的主动参加意识。在详细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沟通的平台,制造一种宽松、祥和、开心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碰撞,激起才智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学问,进展力量,培育共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加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致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明确

2、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 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品尝研读。 点拔释疑,拓展延长。 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同学,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

3、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关心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同学更正,老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mi海峡xi) 3、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索和练习题。 4、检查自学: 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 (生若背错了,请其它同学更正;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坚持鼓舞性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尝研读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

4、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如有不会的,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争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 师:谁来回答第1题?结合课文,说说你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产生的联想 生:“这头”指自己,“那头”指思念的对方。 生:“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 生:前三种乡愁,是衬托第四种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同学回答) 师:对以上同学所说,你同意吗? 生:谈论纷纷。 师:为什么? 生

5、:多名同学回答后,有一同学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此时师相机概括) 1、小时候,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予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肯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2、长大后,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 3、后来呵,也许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出现出从前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达意,无舟船可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

6、,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无法解决的愁,终身的苦痛)以上三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思念的。 四、点拔释疑,朗读指导 师: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点名读)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点名背。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阅历? 生:感情要饱满,语速不能太快。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生纷纷发言,略。)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师: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争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相互听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老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状况,同学乐观性很高。) 师:下面我们开头

7、朗读观赏,谁先来? 生:(生争相朗读,并自由发言评价。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大都声情并茂。) 师:(重点指导)重音并不肯定重读,有时依据感情需要应处理为重音轻读。例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小小的”三字读为重音,但不能重读,而应轻读。 师:在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我们读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怀。下面咱们听听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声来诠释乡愁的(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读)。 师:诗言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思念父母的感觉呢? 多名同学回答: 母爱是一台电话机; 母爱是一座桥梁; 母爱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母爱是一只雪白的信鸽; 母爱是一轮圆月。 (富有制造性

8、的要表扬,如生比方不恰当,则让他说出理由) 五、拓展延长,比较阅读 师:思乡是游子共同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观赏另一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自由朗读几遍,比较席诗和余诗的异同。 (同学朗读,然后争论,自由发言) 生:这两首诗都表现了的乡愁。 师:不错,这是两首诗的相同点,除此之外还有吗? 生:两首诗都运用了比方。 师:乡愁原来是抽象的,借助于详细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生:我觉得两首诗在形式上不一样。 师:能不能详细说说? 生:余光中的诗分了四节,每节的句数和字数基本上一样多,看上去比较整齐,而席慕蓉的诗看上去参差不齐。 师:说得特别好。还有吗? 生:席慕蓉的诗表达感情比较朦胧含

9、蓄,余光中的诗比较直接清楚。 师:是啊,余诗与席诗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表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乡愁,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乡愁诗,大家可把范围放大些,课下把能搜集到的全部乡愁诗整理成乡愁专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此诗完善的形式,也学会了以形象写抽象的方法,那么让我们仿照此诗来写自己的母爱吧,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没有完成的诗句完成,大屏幕出示仿照展现: 小时候,母爱是 长大后,母爱是 而今后,母爱是 师:(大屏幕播放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伴随着余光中的乡愁,咱们就要说再见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遗忘家乡,月是家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教

10、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始终用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建立起了同学主动参加、老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进步、进展的教学模式;转变了长期以来以被动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消失,真正体现出了同学是学习仆人的地位。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老师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尽量多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觉探究”,这样同学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主旨、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觉。这就大大拓展了同学思维的自由度。这节课的设计也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同学学习诗歌

11、的一般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尝(语言)理解(感情)拓展(迁移)”四步五环节的品读法,让同学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深厚剧烈的思乡情怀。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品尝研读”引导不够得力,同学理解的可能不够扎实。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下第一课,也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爱国和思乡的新诗,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正是一首表现爱国思乡主题的诗歌,篇幅短小,节奏和谐,内容浅显又意味深长,特殊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同学诵读,有助于提高同学的诗歌鉴赏力量,领悟美丽意境,陶冶同学的情操。 学情分析 本班同学学习态

12、度较端正,课前都能自觉的完成字词和诵读预习。但对于如何把感情融入课文进行朗读,还存在肯定的问题。特殊是关于诗歌的意象比较抽象,不好把握,同学也缺少相应力量,这是学习本课应重点突破的地方。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其象征意义。 力量目标 1.品尝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美丽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力量。 德育目标 体会诗歌抒发的思乡情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乡愁教学

13、设计优秀篇4 课标要求 1、了解本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2、了解本诗情感的层层加深。 3、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手法。 4、了解本诗反语正出的效果。 5、了解本诗寓变化于统一的结构美。 学法点悟 1、在诵读中体会意境和感情。 2、与同题材的古诗和现代诗比较阅读。 3、结合写作背景,深化理解。 整体感知 本诗以一组详细可感的“物”,表现了一种抽象的情。以自己人生的四个阶段为序,回环往复地咏唱,将乡愁由对亲人的思念渐渐上升为家国之思。 疑难解析 质疑:这首诗构思的奇妙主要体现在哪里? 解惑:四节诗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表达乡愁的对应物,而且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动诗情的抒发。 质疑:为什么说四

14、个小节表达的感情是层层加深的? 解惑:小时侯,思念母亲,可以写信;长大后,惦念爱人,坐船回家;乡愁都有所寄予与排遣。到后来,母子死别,时空的隔阻再也无法沟通,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现在,海峡将我与祖国家乡隔开了,乡愁得到了升华,感情更加厚重。 质疑:把乡愁说成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解惑:这样写,把抽象的感情乡愁,变成了详细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托物寄情的写法,增加了形象性,便于使读者绽开种种联想,也便于制造丰富的意境,表达感情,感染读者。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揣摩 1、“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这四个形容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正语反出,把乡愁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民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