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35615218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的: 学问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力量目标:绽开想象,培育讨论、自学力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绽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备: 1、教具预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照旧磁带。 2、同学预备:收集自己所喜爱的古诗。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古诗吗?谁情愿把自己喜爱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同学试背,老师适时点拨

2、)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珍宝,特别宝贵,今日,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 1、老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特别憔悴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过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整理行囊,返回家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会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

3、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播放课件,老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同学叙述故事) 2、老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 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 3、同学自由读: 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观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4、谁情愿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同学读)正音。 师:大家读的可真起劲!谁情愿给大家读一读?生:(有感情读)。 师:你读的可真美。 生:老师,我想把这首唱歌

4、出来。师:(很惊异)好,我们很想听。生:(唱) 师:哦,现在你是这样演绎这首诗的。我盼望一会学完之后请你再揣摩一下,应当为这首诗配上什么样的曲调。 师:这么美的诗,想进一步了解诗中的内容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学习的热忱特别高,也特别的聪慧,所以,我想请你们自学这首诗。行吗? 生:行! 师:老师信任你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根据自学提示出示的要求,肯定会学懂这首诗的,对自己有信念吗?师:好,谁情愿读一读自学提示? 生:指名读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借助解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三、深化理解诗歌内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诗下的注解,根据自学提示出示的

5、要求自学这首诗。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老师巡察。 2、沟通自学状况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特殊仔细,信任你们都有好多收获,沟通一下彼此自学的状况。你们想更多地了解这首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理解的内容,在小组里说一说。我们一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生在小组里沟通诗句的意思,老师随机指导。 (2)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师:我看到了,大家争论的特别热闹。那么,通过自学,在小组里沟通,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情愿说一说? 生:我知道了姑苏这个词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半夜停船靠岸在枫桥边。生:我知道了诗的前两句的意思。 生:我还知道了的心情很忧愁,睡不着觉。

6、 生: 师:(点拨、评价、指导) (3)质疑并解疑。 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不理解客船的意思。 师:谁情愿为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敲钟? 生:为什么说霜满天呢?天上也没有霜啊?师: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师:好,学贵有疑,能动脑思索找出问题,擅长发觉问题的孩子才是真正聪慧的人。 (4)老师小结: 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谁情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月落、霜满天,渔火,江枫;听到了乌啼,钟声。 师: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制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

7、静迷人的江南水乡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你现在能体会到张继在写这首诗的感受吗?现在,谁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5)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师: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独: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郁郁葱葱,只有对面的点点渔火让人感到一丝暖和,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安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着淡淡的悲伤。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那时的感受呢?生:应当低沉。 生:还应当慢一点。 师:对,应当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谁情愿

8、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要是在留意一下句中的停顿、重音就更好了。吟诵,抑扬顿挫,要留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的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渐渐回味。 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好吗?看谁悟性最强,感觉最好。在下面试着再练一练。 师:谁情愿读? 师:真不错。 四、歌曲激情: 师: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情愿化用古诗填词作曲,涛声照旧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依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转变的,下面请同学们听歌曲的录音,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唱一唱。找一找歌中所唱的哪些与这首诗的内容有关系

9、,并拿出笔来画一画,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找得多。(放歌曲录音,让同学认真倾听) 师:我已经看出来了同学们都沉醉在这美丽的音乐声中了。谁情愿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化用的诗句?生:老师,我知道我刚才编的歌问题在哪里了有点太活泼了! 师(赞许地点头)是呀,你很有悟性! 生:这首歌曲调美丽,但我觉得化用的诗句更感人贴切、意境深远。 五、试背古诗: 师:现在我想调查一下,有多少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诗?生:(纷纷举手)你们太精彩了、好,请会背的同学起立,不会背的同学看书,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生:(试背) 师:真好,能看出你们是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情愿接受我的最终一项挑战吗? 生:能!

10、师:能默写吗?好,请你们拿出纸,能默写的默写,实在默写不下来的可以看黑板上的提示,实在记不住的同学,就请你抄写一遍。可以吗? 六、留讨论性作业 师:同学们今日回家之后请你们完成这样一项作业: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为枫桥夜泊这首古诗配一幅画,再涂上颜色,好吗? 七、老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日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信任同学们对古诗肯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绵长,像散发着芳香的清茶,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以,人们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是跳动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

11、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爱并喜爱诗歌吧。 三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范文3 重点与难点: 1、学习在驳论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方法。 2、体会反问句式在驳论文中批驳敌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为了“质疑”,在这篇驳论文中竟用了20多个问句,其中有设问句、反问句等问句。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或激问,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语气剧烈,感情激越,颜色鲜亮,增加了批驳敌论的力度。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学习这一新课,并体会_的论证特色。 二、预习课文 同学各自默读课文并做下面的练习,老师引导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显示。 给下面加粗的字留意 A、招徕

12、(li) B、揆(ku)情度(du)理 C、惭愧(ku) D、乌啼(t) E、玄(xun)学 F、江枫(fng)夜泊(b) in) 解释下列词语 A、索隐:探究隐秘的事情。 B、索引:把书刊中项目或内容摘录下来,每条下标注出页码,按肯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阅的资料。 C、索然无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想。根据情理来估量、推想。 E、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肉。比方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赞扬。 F、招徕:招揽。 三、研读课文 请若干同学依次朗读全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研讨,解答下列问题: 解释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 明确: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

13、魅力在于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意境美丽的秋江夜泊图。首句即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绘子秋江夜泊的环境和诗人的感觉。其次句不但写了当时典型的景物江枫和渔火,点明白地点,更重要的在于写出了诗人漂泊异地的羁旅之情,未写人而人在其中。满怀愁思,辗转难眠,不是诗人自己还是谁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写了钟声,又示意了听见钟声者乃诗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阑人静,突然一声幽远清楚的钟声传入正在辗转难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样的感觉不言自明。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不禁细细体会当时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一系列常见却又典型的景物、细节,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意境美丽的秋江夜泊图。 分析课文 阅读全文,找出全部的问句,体会它们在批驳“敌论”(即论证)过程中的作用。(答案从略) 四、归纳小结(同学谈论,发表看法,老师引导修正)这篇驳论文的开篇新奇独特,采纳“诱入”的技巧,即先不让对方立刻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绕开一笔,将对方的言论或行动加以弘扬,并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吸引读者。全文用设问、反问等20多个问句进行“质疑”,通过推理、证明、分析等手法,对“敌论”逐一进行批驳,从而确立自己的主见和观点。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民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