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35612881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基础卷(A卷)(word版 有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基础卷(A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汲取(j)玄虚(xun)鲁钝(dn)前仆后继(p)B.脊梁(j)虚妄(wng)诓骗(kung)锲而不舍(qi)C.压榨(zh)污蔑(mi)豢养(qun)不言而喻(y)D.遁词(dn)懦夫(ru)崇拜(chng)自暴自弃(q)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积淀 渺茫 地大物搏 求神拜佛B.停滞 懒惰 辨伪去妄 腐草为荧C.催残 灌溉 怀古伤今 根深蒂固D.慨叹 塑像 为民请命 行之有效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在这么多的理由之中,有许多是不足为据的。

2、B.清华老院士潘际銮教授做研究孜孜不倦,为我国第一条高铁做出了卓著的贡献。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D.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化4.0”是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四川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事迹永远将载入共和国的史册!(“永远”与“将”互换位置)B.试验飞行结果表明,彩虹-4无人机速度快,效率高,使用劳力少,能在短期内取得大面积区域。(在“区域”后加“的探测资料”)C.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去掉“由于”)D.春天的杭州风景如画,成为人

3、们旅游的好时机。(将“成为”改为“是”)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不免会想要结识一番。那么,_?对于这一问题,可谓见仁见智。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竞,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有趣的人,_。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泂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好奇、大爱、大智,凡以上三种,唯有趣者有之。_6.九(1)班开展了以“激活创造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根

4、据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1分)【提炼观点】某同学准备参加以“激活创造力”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演讲稿中引用了下面一则事例,请你说说他引用这则事例想要表达的观点。(3分)乔布斯从大学退学后参加了一个书法课程。“最开始,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任何用处,但是10年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时,这些知识都回到我的脑中。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了这些知识。”_【分析图表】下面是某机构针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拥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的调查统计图,请你认真分析此图,并写出两条探究结论。(4分)(X1X9依次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易于被复杂奇怪的事物吸引、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

5、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纵轴为百分比)_【模拟采访】目前许多学龄前儿童参加各种兴趣班,针对“兴趣班与创造力的关系”这一话题,你将采访有关专家。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4分)_二、阅读理解(33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7分)读书是一种“遇见”赵畅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如果说,“遇見”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杈。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

6、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有益于自己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過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

7、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传,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

8、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釆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看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9、”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遇见”而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11)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有删改)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8.文章

10、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9.请从议论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_10.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曾被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如把这句话还原到文中,应放在第几段?请阐明理由。(3分)_11.“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在提倡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_(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6分)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盛玉雷“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

11、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絳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圓,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仲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

12、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奧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曾说:“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忍。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青藏高原

13、“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长跑运动中有“极点”的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有删改)1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2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