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Darst****oung 文档编号:35610662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1(5分)填空题。(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在 (篇目名)中,表现出 (作者名)鄙弃权贵的傲骨精神的句子是“ ,使我不得开心颜?”(3)劝学中荀子借君子之口说“ ”的意思,也就我们平时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选择题(5分)2(2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黄庭坚虞美人词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A玉台弄粉花妒人,忽寄入眉头B玉台弄粉,花妒入眉C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D花应妒玉台弄粉

2、,唤取归来同住3(3分)下列运用乡土中国的观点与理论进行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平常经常会说“落叶归根”“不离故土”,中国的老人还经常会讲“我已经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费孝通先生认为,这个“土”字虽然用得很好,但听起来多少有些“土气”和贬义。B中国古人喜欢“学而时习之”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每天面对的新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多,大部分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只要这个村子里边有一个像孔子那样的老人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请教他就好了,所以有机的团结会容易形成礼俗社会。C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核心,那向外扩张的这个动作,就叫作“推”。所以孔子讲“推己及人”。孟子评价孔子“善推而已矣”

3、。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这些都是一个由内向外推的过程。D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一大拨的时势权力。当机器发明的时候,当内燃机发明的时候,当汽车发明的时候,当电报发明的时候,当互联网、手机、短视频,一个一个的社会变革出现的时候,你能不能抓住,就代表着你是不是可以在短期之内获得时势权力。第二部分阅读(50分)(一)(12分)4(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人一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方式行为称为风俗。其实,“风”和“俗”是有所不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引用当时已经存在的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它的意思是讲,如果从一个地方走出去一百里,就会发现这个“风”

4、已经不同了;如果再走一千里,会发现“俗”也变了。可见,“风”和“俗”不一样。当然,这个一百、一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而是一种象征性表示。什么叫“风”?“风”是流行、时尚,它的变化比较快,传播的速度也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小新的“风”来了,往往就会取代旧的“风”。今天也是这样,互联网上新出现的词我们可能还没有弄明白,过两天就不见了,因为新的词又取代了它。“俗”可以理解为习惯、方式。少数的“风”因为影响大,大家需要它,就会延续下来,延续下来的就称之为“俗”。“俗”,存在的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所以比较稳定。这些“俗”再延长下来、更加稳定,就成了传统。传统文化,不是一阵“风”,不

5、是一时的流行,而是已经长期存在,可以起长期作用,它的范围也比较大。过去所有的文化,并不是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有的文化昙花一现,还有一些虽然长期存在却得不到主流社会承认,甚至经常要被千方百计地消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占主流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的价值观。这个基础变了,这种文化就难以存在下去。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在农业社会没有什么问题。家族世代种田,没有社会保障,而且通信和交通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在,不远游”是对的,也是当时的需要。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

6、,交通便利,“父母在”为什么不能远游?远游既不影响跟父母的感情,也不影响父母在有需要的时候得到医疗和其他支持。而且,为了寻求知识,寻找工作,很多人必须远游。时移世易,当社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后,在原来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确实会面临适用性的问题。历史上,中国没有真正受到过强有力的外来文化影响,没有一个强大到足以和中华文明对抗的文化。文明能够传播到中国内陆来,原因就在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从明朝中期开始,传教士把当时更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过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工业的发达,逐步有了报纸、电报、电话、新式出版物,有了西式学校。西方文化从中国沿海逐步传播到

7、内地。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全面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传”。“传”是记录、保护、保存、延长、延续。很多物质或非物质的传统文化现在岌岌可危,有的已经没有“传”人,或者只剩下一些残余、遗迹、遗址。所以,很急迫的问题是要赶快记录,赶快保护保存,尽量延长它的寿命。如果实物已经不能存在,那么就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包括录像、录音、照片、档案等。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还要重视“传”。“传”是无条件、无差别的,要尽量把不自觉、无意识变成有自觉和有意识。传统文化并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腐朽的,要不要传?也要传。因为这也是传统历史的一部分。如果不把这部分记录下来,我们的后人怎

8、么会相信和理解历史?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恶的集中表现,但它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因为要保存下来时刻给后代一个警醒。我们今天能够达到的精神境界不一定超过古人,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中也许隐藏着今天还不能理解的智慧。比如,一些古建筑全部是木结构,就靠卯榫连接起来,即便经过强烈的地震,也一直没有倒。如果认为这些建筑物不是现代结构,就不注意保存,那么里面的智慧和秘密也许就永远消失了。又如,24个节气曾经被认为是糟粕,但这些年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它是非常合理的促进农业生产的时间体系。对传统文化中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我们今天不理解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先不要忙着消灭,不如把它任性地保留下来,也许中间所蕴含的

9、智慧今后可以发挥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把“传”和“承”区分开来,一方面坚持无条件、有意识地“传”;另一方面要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承”要继承、发扬、延续,但还要转化和创新,而非刻意守旧。(有删改)(1)第段中的加点字“不一样”具体内容是指 。(2)赏析第段中3个问句的表达效果。(3)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既上承了对“风”和“俗”的解读之意,又界定了传统文化不是“风”而是“俗”,同时下启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分析和论述。B.“传”是要把不自觉、无意识变成有自觉和有意识。比如有些地方的舞蹈、山歌、艺术品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应该马上开发旅游,让更多人关注与

10、研究。C.第段举古代建筑的例子旨在说明人类的精神未必一直进步,但物质条件一般来说总是不断在进步。D.第段提出有选择、有条件地“承”。比如现在有些地方讲传统文化,就要让小孩子穿上汉服跪拜,整天念着儒家的经典,甚至叫大家坐在一起给父母洗脚,就违背了“承”的核心要义。(4)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会发生转变,比如下面例句中的加点字。请在第段的画线句中,找出1个这样的词语,分析其表达出的复杂情感。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二)(13分)5(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旧时代的上海老味道之所以令人怀想,一半源于彼时体内脂肪薄瘠,

11、一半借时间慢慢沉淀。一位英国作家说过:过去的时光都是美好的。美好的想象和落空的小确幸,不经意为往事罩上一层金色光芒,(甲)_,外婆红烧肉占据了餐桌C位。长大后吃到新雅的玫瑰细沙、奶油椰蓉和杏花楼的上等五仁,方知天外有天,小街南货店里酥皮斑驳的小月饼不能望其项背。风水轮流转,作为“国民记忆”的五仁月饼近来常被吐槽,叫人很生气。做一款五仁月饼有多烦你知道吗?光是将上好的果仁、瓜仁召集拢来就是一项大工程。再说舌尖享受,层层递进,惊喜连连,中老年粉丝对它不离不弃,(乙)_是对匠人精神的礼赞。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月饼花头翻得也快,从小龙虾到芝士培根,从腌笃鲜到流心奶黄,但聚焦多在馅心,饼皮不大有人提及。

12、其实,馅心与饼皮君臣佐使,方能成就一款丰腴华滋的节令美食。现在月饼新秀的馅心大多出自珍馔佳肴,与饼皮一起入口是否更加好吃,吃过才晓得。今年吃到一款手做月饼,饼皮分一酥一软两种,馅心也是双拼,栗子与豆沙、绿豆与佛手的组合,形态优美、轮廓清晰、格调清雅、味道隽永,真诚地诠释了月饼的本质。中国人喜欢通过咀嚼某些食物来纪念一个节日或时令,这是农耕文明代代相传的文化指令。在市场繁荣的美好期待中,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仍然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所以我们心里要有谱,除了月饼,秋高气爽之时还有许多风味值得领略。比如毛豆、芋,盐水一煮,最能体味时蔬的清香软糯。毛豆以“牛踏扁”为佳,香糯软绵胜出同类许多。糖芋艿现在不大

13、有人吃了,过去是老阿奶的专利。芋艿子煮至半熟后剥皮,回锅煮至酥而不烂,加红糖提味上色,装碗后再浇一小勺糖桂花。老阿奶郑重其事地端到小孙子面前,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似乎都在咏唱童年歌谣。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张脸便会在小孙子的记忆中化作青铜浮雕。吃了虾子菱白、油焖茭白、糟油菱白,塘藕、菱、荸养也接踵而至。小时候当令水果没有条件经常吃,老爸会从菜场抱两节老藕回家,洗净刨皮,切片装在高脚碗里,一边看书一边吃,蛛网般的细丝常会牵绕在嘴角,这就是“藕断丝连”。生藕片不很甜,但在生脆上胜过秋梨,汁液在牙缝中进出,颇得闲趣。藕节整支填进浸泡过的糯米,焐熟后切厚片,如玛瑙嵌白玉,浇桂花糖油,可以入席。藕以一节为佳,但

14、市场上售卖的多为两节以上。切开断面,可以看到大多为九孔。九孔就是塘藕,也叫白花藕,如果是十一孔,就是田藕。也有七孔的,叫红花藕,特别珍贵。藕与梨、甘蔗一起榨汁,是一款清热消渴的饮品。“陂塘鲜品,秋来首数及菱”。红菱有尖角,苏州人俗称“水客”,酉阳杂俎认为,有两角者为菱,有三角、四角者为,后人混称为“菱角”,生吃与塘藕一样清新可爱。剥菱后手指被染得红艳艳的,到第二天才能彻底洗清,但是乡间小囡乐此不疲。藕、菱、荸荠等也可以请甜豆、茭白、黑木耳等加盟,做一盘时鲜小炒,不大送饭,但佐加饭酒倒有清逸之气。辛弃疾和赵晋臣送糟蟹诗:“人间缓急正须才,郭索能令酒禁开。一水一山十五,从来能事不相催。”梅尧臣一月

15、十吴正仲遗活蟹诗:“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满腹红膏肥似髓,贮盘青壳大於杯。”入秋后,江河湖泊水温渐凉,大闸蟹也完成了最后一次蜕壳。江南的秋天从来不缺河鲜,白鱼、白虾、鳜鱼鲫鱼、鲈鱼、青鱼、鲢鱼、甲鱼、鳗鲡不也是很肥美的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除了月饼,我们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要分享。如今,我们更要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通过节令美食来传承中华文化。(选自解放日报2020年10月4日,有删改)(1)请将下列选项中的内容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正确的一项是 A.甲:于是乙:更B.甲:但是乙:也C.甲:于是乙:也D.甲:但是乙:更(2)第段画线句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文章结尾处也提到了“传承中华文化”,请用第一篇现代文语段中关于“传”与“承”的观点与态度来评析本文中的“月饼文化”。(4)第段提到“中国人喜欢通过咀嚼某些食物来纪念一个节日或时令,这是农耕文明代代相传的文化指令”,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联系生活,举一家乡美食(文中提到的除外)加以分析。(三)(5分)6(5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乞食(节选)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奉赠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