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35606069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1 活动目标 1、尝试区分出不能食用的物品,知道在游戏、生活中很多物品是不能咬的。 2、对食品卫生安全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预备 实物:苹果、饼干每人一份;铅笔、橡皮、衣服、玩具。 活动过程 1、利用实物导入活动。 (1)出示苹果、饼干等小零食,引起幼儿爱好。提问:小伙伴们都认识它们吧,大家尝尝,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出示实物铅笔、橡皮、衣服、玩具,师幼一起说说铅笔、橡皮、等的作用,鼓舞幼儿大胆地说。 2、情报模拟。 老师手拿铅笔,采纳拟人化的口吻,告知幼儿几种物品的担心全因素: (1)小伙伴,你们认识我吗?我是铅笔小弟弟,我喜爱看书,帮助和画画的小伙

2、伴,但我求求你,千万不要把我放在你的嘴里,我身上含有有害物质,会影响小伙伴健康成长,你记住了吗? (2)我是美丽的橡皮擦,身上五彩缤纷,嗅一嗅还有点香味,你喜爱我吗?可我身上经常有毒性,你喜爱我但肯定要记住不能把我放在嘴里哦。 3、活动争论。 (1)争论:铅笔、橡皮衣服、玩具能放到嘴里咬吗?为什么? (2)小结:铅笔、橡皮、玩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材料是有毒性的,放在嘴里咬,简单把有毒、有害的物质吃到肚子里,不卫生,担心全。 4、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不能用来咬的东西,并说说为什么。如:各种玩具、积木、课本、布娃娃等。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2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探究沉与浮的小试验。 2、初步知道

3、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4、引导幼儿积极思索,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难点:引导幼儿积极思索,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活动预备: 1、玻璃弹珠、小石头、透亮的玻璃缸、橡皮泥、钥匙、小木块等小物品。 2、记录表 3、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4、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日我们班来了很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

4、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弹珠、小石头、玻璃球 师:今日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幼: 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晰,那就请小伙伴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知老师。 2、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3、认识“沉”、“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你发觉它怎么啦? 师:小伙伴真棒,你们在玩中发觉了沉与浮的现象出示沉、浮卡片,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5、记录活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

5、我要把这个发觉用标记记录下来出示记录纸,分别用、记录沉、出现象,你们会把你的发觉记录下来吗? 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它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觉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幼儿操作记录,可安排任务,有些操作,有些记录。 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6、游戏:找家。 师:小伙伴们都很聪慧,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伙伴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伙伴物品宝宝们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们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伙伴们找的对吗? 7、结束小

6、结。 师:小伙伴们今日知道了很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伙伴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我们四周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那我们今日的活动就到这里了。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测,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3 【活动目标】 1.观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初步感知物体的沉出现象并对其进行分类。 2.学会用记录沉,用记录浮,培育幼儿的动手技能。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阅历。 2.物质预备:木块、铁制

7、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等;干抹布假设干,装有清水的透亮大盘一个,供幼儿做试验的试验盆假设干。 【活动过程 阶段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爱好 1.你觉得什么物体是可以在水中浮起来的?什么物体在水中是沉下去的? 2.猜猜看,石头和乒乓球,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说:“不如我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好吗?” 老师小结 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沉,像乒乓球这样漂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我要把这个发觉用标记记录下来,石头在水中下沉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即,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即。 分析与反思 首先借助顺手可见的材料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8、通过幼儿的争论、验证老师小结沉浮概念,为后续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丰富自己的阅历做预备。 阶段二:幼儿动手操作 1.试验 我将一个装有清水的盆子、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材料在这里对家长伙伴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D、记录纸、笔等投放到区域中。 沉浮试验开始了,孩子们经过简约协商决断由宸宸、蕊蕊、晓轩三人逐次把材料投放到盆里进行试验,淼淼记录结果。 2.统计 区域活动结束的小结时间里,我请淼淼依据记录表格介绍试验结果,请宸宸演示操作,这样一来,幼儿直观深刻的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特性。 如:知道了大的不肯定会沉乒乓球、小的不肯定会浮硬币,塑料的不肯定会浮班中的塑料螺丝,金属的不肯定会沉铁碗。 分析与反

9、思: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由此可见自主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将本环节重点设置为幼儿自由探究物体沉浮特性,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干涉幼儿,只是向幼儿讲清活动规章水溅出来要实时擦干等,鼓舞幼儿自由操作探究并记录。 阶段三:设疑活动,如何将沉的物体浮现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区域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参加其中。 经过探究,孩子们对物体的沉浮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于是,我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扩展幼儿阅历:你们能想方法援助沉下去的物体浮现来吗?你能想方法援助浮的物体沉下去吗? 问题一出,幼儿积极动脑思索并在游戏中进行试验: 有的说:我把它纸杯摁下

10、去不就行了。 有的说:哎,还是不行,你一松手它就起来了。 晓轩:等会等会,你用劲摁倒底,纸杯进去水了它就沉究竟了。 分析与反思 在得到我的确定后,孩子们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如:在塑料纸上放东西,这样塑料纸就会沉下去;把硬币放在纸杯里,硬币就会浮起来,等等。 阶段四:物品归类 1.将浮的物品放在的盒子中。 2.将沉的物品放入的盒子中。 分析与反思 通过分类,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一步巩固。 中班教案沉与浮活动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愿意用语言表述对故事角色及故事情节的认识,感受故事中秋秋小鸟和熊妈妈的美妙情感。 2、喜爱倾听故事,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到秋秋

11、小鸟的心情改变和熊妈妈的无私爱心,初步体验文学作品中浓浓又轻松诙谐的爱的情感。 3、通过观测图片,引导幼儿讲解并描述图片内容。 4、喜爱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愿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预备】 秋秋找妈妈ppt课件、故事动物角色图片假设干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角:秋秋小鸟,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爱好 课件出示秋秋小鸟,问:这是谁?你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他长的样子? 老师小结:一只长着黄色毛毛、胖嘟嘟脸蛋、有着一对翅膀和一双条纹脚,小鸟,秋秋。 二、分段讲解并描述,援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浓浓又轻松诙谐爱的情感。 1、课件展示,分段讲解并描述秋秋遇到不同动物并把她们当自己妈妈的故事

12、情节,体验秋秋难受、失落的心情: 找长颈鹿当妈妈时,问:秋秋为什么找长颈鹿当妈妈呢?找企鹅当妈妈时,问:秋秋还会继续去查找妈妈吗?找海象当妈妈时,问:秋秋现在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对秋秋说? 老师小结:秋秋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妈妈,秋秋太想妈妈了。 2、课件继续展示,分段讲解并描述秋秋遇到熊太太的故事情节,语言表述宝宝和妈妈的故事,体验妈妈和宝宝的甜美情感: 讲解并描述至熊太太和秋秋的的甜美动作时,问:现在的秋秋又是怎样的心情?这一切的好心情都是谁带给他的?你觉得熊太太是怎样一位太太? 3、课件继续展示,分段讲解并描述秋秋跟着熊太太回家故事情节,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爱”的情感渲

13、染 讲解并描述至秋秋跟着熊太太打算回家时,问:猜猜熊太太的宝宝是谁啊;讲解并描述熊太太介绍自己孩子时,问:鳄鱼、河马和小猪怎么会是熊太太的孩子呢?他们和熊太太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联想,用语言、肢体表演等方式,行表现自己对“爱”的理解和感受) 老师小结:原来这些小动物就是这样和熊太太成为一家人的,熊太太不是他们的妈妈,却能用象妈妈一样的爱对待这些小动物,给他们以暖和和美满,这就是一位好妈妈。直至故事结束 三、延伸活动 1、出示秋秋找妈妈的故事图书,小结:秋秋找妈妈的故事大家还想听一遍吗?今日中午午睡时老师再完整讲解并描述一遍,并答应幼儿将书本投放到语言区,大家自己去讲解并描述和翻阅

14、 2、联想:想想还会有哪些动物也会到这个大家庭中成为熊妈妈新的珍宝?那些小动物和熊妈妈和秋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小伙伴们想一想,把它们编成新的故事,成为小兔找妈妈小羊找伙伴等各种书本,以后再将给小伙伴听,让大家听了我们的故事,都成为更有爱心的人,好吗? 教学反思: 秋秋找妈妈是一个特别温馨的故事,主要是让小伙伴们感知故事中小鸟秋秋和熊妈妈的美妙情感,并且能体验到秋秋小鸟的心情改变以及熊妈妈的无私爱心,由于故事是以图片的形式导入的,所以一上课小伙伴们的留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小动物的故事一向是小伙伴很喜爱的,所以小伙伴看到图片的时候能够很仔细的观测整个图片并能把秋秋的外貌特征记看的很清晰,在问到“秋秋的表情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