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1520****426 文档编号:35586444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及反思 我们去植树课文原文 春天里,我们去植树。你端一盆水,我铲一锹土。洒下一滴滴汗珠,栽下一棵棵小树。 马路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有了绿荫遮凉。”小山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河岸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有了新的伙伴,再也不孤独。” 春天里,我们和小树一起在春风里歌唱,在春风里起舞。春天里,我们和小树一起在阳光雨露下成长。 一棵棵小树多像我们,我们多像一棵棵小树。 我们去植树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2、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植树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在这一天里你想做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植树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对了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她。有读错的地方,你来帮他改正。 3.说说课文共几小节指名分节读。思考:每节都写了什么 4.学生齐读。 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识字游戏 1.出示文中要认和要写的字。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

3、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在文中圈出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互查:听听哪个字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桌吗如果同桌都读对了,你就在他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 (2)指名读,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教师随机正音 翘舌音:植 春 厂 平舌音:色 走 (3)教师随意指生字,考考学生是否会认 3.巧识字形 师:你有什么 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1)四人小组讨论识记字法。 (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歌谣/谜语巧识巧记)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记住的字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师: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可以邀请

4、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同学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出问题) 4.巩固生字: (1)摘桃游戏 :黑板上画一棵大桃树,结满桃子,每个桃上有一个生字,学生摘一个领读,再齐读,再让大家组词/说话。 (2)找朋友(拼合体字:让/河/多/坡/植)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请大家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是在向我们介绍植树的好处。 生:读后汇报,第3、4小节 指名读第3小节 师:科学家怎么说的(出示绿树制造空气的课件) 师:在这样舒适美丽的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甜蜜、幸福 师:试着读读,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练读) 指名读,生评议,再指名读,肯定读得好

5、的地方,全班齐读。 师: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一棵树一点绿,千棵万棵一片绿课件) 师:这些树染绿了祖国的大地,多美啊,谁来读读。 请学生推荐班上读得好的2名同学读。 师:大家来和他们比一比(全班再读) 师:你还请哪位同学读(请一位读得少的同学读)激励男女生比赛读,读后选一人评价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汇报:防风固沙 3.哪些地方可以植树呢 自由读第二小节组 师:通过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根据回答板画:荒滩、河岸、山坡、路弯 师:哪个词不懂理解“安家落户” 4.师:春天到了,走,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植树。 (播放:小树快快长的歌曲) 齐读:第1、5小节 师:同学

6、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兴奋 师:读出愉快,坚定的语气,重读“走”字 小组比赛读 5.请同学们快到黑板前面,画出你们植的树。 (生到老师板画的荒滩、河岸等处画出大大小小的树) 师:座位上的同学讨论我们的学校和家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花。 汇报: 6.全文美读、背诵。(1)齐读全文,边读边想像祖国美丽的景象。 (2)试背诵课文 7.思维拓展、口语训练 出示课件 (1)观赏树林为我们遮风挡沙,挡住洪水的图片。 模仿课文3、4小节编儿歌。 如:妈妈说: 树林可以为我们挡住风沙 师:(配乐读全文)今天我们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祖国大地上到处都会有挺拨的大树。 二、指导书写 1.学写:亲、老 出

7、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认读) 出示2个字的笔画顺序(学生书空) 指导观察两个字的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占格位置) 老师范写,讲解(一笔一笔跟着) “立”字旁要写得扁些 2.学写“走、河、户” 出示田字格生字“走、河、户”(学生认读)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字占格位置,老师边听边写 (学生可以上台说一说,笔画及占格位置) 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学生自主学习写“让、工、厂、多、今”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小组讨论每个字占格位置,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比较“今令 板书设计: 3、我们去植树 净化空气 染绿大地 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难点,是学

8、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能力呢今天我在教学我们去植树一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做了一些引导: 一、 抓住课题,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教学时我通常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的效果。 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 走 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大致了解一下文章的

9、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了 加上一个走 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 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 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一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 这首诗歌是写与植树有关的内容。 这首诗是号召别人一起去植树的。 这首诗歌是写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去植树有的。 此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诗歌,看看自己想得对不对。读完以后,有学生提出了补充意见: 这首诗除了叫人们去植树,还写了植树的好处。 于是,我让学生拿起笔来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学生很快找到了第3、4、5、小节。 那么剩下1、2两个小节又

10、是写什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 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 诵读感悟 环节。 二、 抓关键词句,指导感悟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一般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第1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 和煦的春风 轻快的脚步 来体会植树的季节和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的快乐心情。而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体会 轻快的脚步 时,一个学生认为 冬天过去了,春风来了,人们脱下厚厚的、笨重的棉衣,换上了

11、轻薄的春装,要加快脚步趁着美好的春光植树所以脚步显得很轻快。 而他的同桌则认为: 轻快的脚步还说明他们心情很高兴,因为感到高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所以脚步就显得很轻快。 而在教学第2小节时,我则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来展开想象,促进感悟。学生们还想到 少先队员们在学校操场边植树。 少先队员们在小区里植树。 少先队员们还在公园里植树。 少先队员们在江河边植树。 .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植树的少先队员们就已经从书本中走出来,从城市孩子所陌生的荒滩、沟渠、山坡、公路边走来,走进了他们的生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于是,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抓课后问题,引导

12、思考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本课课后练习第4题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可以教学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诗歌,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章节重点阅读,查找资料了解,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在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一个讨论 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便会想起家具,课桌、架桥、铁路枕木等都会用到树木。它的好处数不胜数。也可以在教学之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全诗,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效率高。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