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35563513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项目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市属于中污染城市,雾霾天气较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特制订此雾霾应急预案,根据市雾霾划分等级进行统一的预防,同时加强我项目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减少粉尘飞扬。一、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气象信息小组、分包责任人,当遇雾霾时进行统一的预防治理。遇到重大事故时立即向上级领导逐级汇报。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副组长:气象小组:石姗姗气象信息小组随时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天气状况,并及时关注刑天气象台及有关部门下发的雾霾预警,如遇雾霾预警立即上报应急指挥小组,由气象台发布的等级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通报分包负责人根据预案预防措施进行防护治理。通过项目部建立的微信群,在项

2、目部统一领导部署下,传达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的通知,及时启动应急案,传达到各施工片区和劳务分包单位,部署防护措施,让人人参与,个个行动起来,做到措施到位、切实可行。二、工作原则建立“防治为主、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认真落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三、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1、IV级预警(蓝色):当预测本市未来72小时将出现持续三天以内重度污染(AQI日均值大于200)天气时;2、级预警(黄色):当预测本市未来72小时将出现持续三天及以上重度污染(AQI日均值大于200)天气时;3、级预警(橙色):当预测本市未来72小时将出现持续三天以上严重污染(AQI日均

3、值大于300)天气时;4、级预警(红色):当预测本市未来24小时将出现持续一天及以上AQI日均值达到500的极严重污染天气时。四、应急物资准备五、应急相应措施1、当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污染蓝色预警后,启动IV级应急响应。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土石方工地应重点加强管理,全力降低施工扬尘。2、当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污染黄色预警后,启动III级应急响应。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增加洒水降尘频次(裸露场地至少2次/日);尽量减少施工人员室外作业时间;加强施工扬尘管理;土石方及建筑拆除工地必

4、须严格采取有效的苫盖、易产生扬尘物料应100%覆盖;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3、当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污染橙色预警后,启动II级应急响应。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增加洒水降尘频次(裸露场地至少3次/日);施工工地应停止建筑工地室外作业;做好现场扬尘管控措施,物料堆放等场所采取防尘措施;易产生扬尘物料应100%覆盖;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禁止出入工地。4、当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后,启动I级应急响应。施工工地应停止室内外施工作业,继续采取II级应急响应的应对措施;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混凝土罐

5、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禁止出入工地。六、工作要求1、及时掌握空气污染形势。要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途径关注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按要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2、迅速响应。接到市重污染天气应对指挥部启动应急通知后,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3、应急状态期间,小组各成员必须保证通信网络畅通。各分包负责人必须根据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工地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的督察和指导。4、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采取相应办法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七、应急救治1、器材准备,应急车辆一台、防雾霾口罩100个、空气净化器一个、氧气袋一个、担架一个。2、人员救治,若突发事件中人员伤亡,应组织持证的救援救护人员根据伤者情况实施现场救护,同时由行政后勤部门组织救护车辆如:电话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地址为市区健康路12号,按预定路线及时送医院救治。应急救援路线图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