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560742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河南省方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招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潮文化备受追捧到只此青绿红遍大江南北,从故宫文创热销全国到汉服风靡海外,从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自内心地chng拜到精神深处的认同。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并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中,推动全社会

2、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创新力量的ju起,还彰显着中国文化自信的觉醒。(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m fnB. m fnC. m fnD. m f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chng( )拜ju( )起2.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古诗文名句。(8分)青少年要体察万物、志趣高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感受早春的蓬勃生机;读王维的使至塞上“ ,长河落日圆”领略边塞奇美壮丽的风光;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 ”领悟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青少年还应胸怀天下、立志高远:要有苏轼江城

3、子密州出猎中“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气概;树立“不以物喜,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正确价值观;增强“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社会责任感;学习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 ”的无私奉献精神。3.名著阅读。(4分)班级举行“名著阅读分享会”,同学们纷纷用歇后语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请从下列歇后语中任选一则,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简述歇后语所对应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评价。(1)西游记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唐僧取经一心一意(2)水浒传鲁智深买肉挑肥拣瘦 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

4、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皮影戏。A.B.C.D.5.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策划的皮影戏版红旗渠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9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下面一则材料中得出的结论。(3分)材料 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用非遗皮影戏的形式展现红旗渠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

5、的领导下,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的感人故事,用艺术的形式热情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皮影戏版红旗渠短视频一上线,就引发120多家媒体转发,阅读量突破1600万,迅速“出圈”。请你结合下面图文材料,说说该短视频迅速“出圈”的原因。(4分)皮影戏版红旗渠剧照皮影戏版红旗渠短视频评论区评论1:红旗渠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评论2:“非遗+短视频”的艺术创新,很值得借鉴!评论3:先辈们太不容易了,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3)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新时代应如何看待红旗渠精神”的热议。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话,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2分)科

6、技感悟创意传承发扬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界碑这座哨所很小很小,就建在高高的雪山上,面对着边界。哨所中,只有我们两个人。山上,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信号,很难和连队取得联系,因此,我必须下山,必须将最近这儿发生的情况汇报给连长,让部队做好准备,以备突然事件的发生。可是,我又有点不放心他,他毕竟是一个才入伍不久的新战士,毕竟才二十岁,太年轻了,如果发生什么突然事件,他一个新兵,该如何应付啊?可是,让他下山去,又怕他将这儿的情况表述不清,耽搁了事情。他看出了我的担心,就笑着说:“放心吧,班长,我行的。”我仍不放心,命令道:“将我的规定再复述一遍。”他将我的话

7、又复述一遍:一定要时时谨慎小心,按时巡逻,防止突然事件的发生。他说完,还双腿一并,行了一个军礼道:“班长,放心吧,我就是祖国的界碑,矗立在这儿,绝不允许对方侵占脚下一寸土地。”我笑着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转身走了。走了好远,我回过头,仍看见他站在阳光下,对我挥动着胳膊,声音远远传开来:“班长,放心吧,有我守着,我就是界碑。”那声音很清脆,在雪山阳光下回旋着,一直飞向远处去了。我回过身,对他也挥挥手。我们班所巡逻的地方不小,因此,这座哨所就只能安排两个人驻守。我特意规定,两人一组,轮流坚守,时间为半个月。这次,是我和他。这个小战士,听说坚守哨所,很是高兴,学着其他战士的样子,当即举手,对着国旗宣

8、誓:“我就是界碑,就是国家的长城,绝不容许神圣的领土受到侵犯。”我们每天沿着边界巡逻着,一前一后,走在高原上,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现在,他得一人巡逻了,我真的不放心。我越走越远,回过头来,再也看不见雪山上的哨所了,更不见了他的人影,心里不知怎么的,竟然有些沉甸甸的。到了连队,我将情况反映了,连长听了很重视。外面,天已经黑了,夜色很浓重。为了安全,连长让我明天回去。这样的夜晚,也不能回去,路途有多处陡峭壁立的山崖,稍不小心,就有摔下去的可能。可是,雪域高原的冬季,天气没个定准,说变就变,一夜寒风,呼呼地刮着,如孤狼在咆哮一样,旋搅着漫天的大雪,如棉絮鹅毛一样飘飘洒洒下来。我睡在床上,感到很冷,心

9、里也很着急。第二天一早,我就爬起来,穿好衣服走出营房,顿时傻眼了,天地一片苍茫,无边无际。我走出去,雪深齐大腿,很难行走。我急了,我要回去。这样的大雪天,哨所那边情况险恶,他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该如何应付啊?面对皑皑的白雪,连长长叹一口气,派出一队战士,送我回去。我们腰上相互用绳子拴着,一边铲除路途积雪,一边艰难地前进着。我们距离哨所的直线路程不是太远,可是,愣是走了两天,一个个精疲力竭的。两天,天气很冷,滴水成冰。两天,我们一个个心急如焚。终于,我们到了哨所。哨所被大雪掩埋着,只是显现出一座小小的雪丘,矗立在眼前。我急了,大喊着他的名字:“张昭,张昭。”我的声音远远传开,被冷风吸纳了,没一丝

10、回声。我颤抖着声音说:“快铲雪,快救人。”大家听了,手里的铲子都忙碌起来,此起彼落,积雪很快被铲开,哨所露出来,仍静静的,里面没有丝毫声音。我的心简直结了冰,使劲一脚踹开门冲进去,大家也跟着冲进去,四处寻找着,哨所内空荡荡的,并没有张昭。看来这小子去巡逻了,让人虚惊一场。这个张昭,这样的天气,咋不在哨所待着啊?我们忙出去,在我的带领下,走向边界。雪仍在飞旋着飘落着,漫天漫地下着,如棉团一样,落在雪地里,发出“噗噗”的声音,不一会儿,我们都变成了雪人。在边界,一个人站在那儿,一身的积雪,可是大概的轮廓还是看得清,是张昭,他直直地站在界碑旁边,一动不动,望着对面。他的枪挎在身上,也盖着白雪。我大喊

11、一声道:“张昭。”他站在那儿,好像没有听到,一动不动,也不答应,仍直直地望着前面。我愣愣,带着大家连爬带滚来到他的面前。他已经成为一个雪人,脸上、身上都是雪。我轻吁一口气,笑着伸出手道:“张昭,辛苦了。”可是,他仍一动不动,并没有伸出手,就那样直直地站着,望着远处,双眼大大地睁着,嘴紧紧地抿着。我一惊,忙伸手探探他的鼻息,他早已停止了呼吸。他已经牺牲了,变成了一尊冰雕,矗立在那儿。我的泪唰地一下流了出来。战士们的泪,也都流了出来,有的甚至呜咽起来。我们将他埋在了雪域高原,埋在界碑旁。因为,他就是一尊冰雕的界碑。(作者:余显斌。有删改)6.请梳理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语言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12、(3分)“我”因下山汇报情况, “我”因夜黑路险, 我们因风雪载途,两天后才赶回哨所 ,我们将他安葬在边界7.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8.文章第段是如何表现雪域高原环境险恶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9.文中的“界碑”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5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文本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和弘扬三苏文

13、化,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汲取和借鉴民本情怀。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对民本思想均有论述。例如,苏洵主张“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苏轼提出“民者,天下之本”;苏辙提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这些尊民、爱民、富民理念,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契合,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要汲取和借鉴三苏文化中的民本情怀,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汲取和借鉴家风家训。家风家教非小事。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读书正业、孝慈

14、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这十六字家训是三苏家风的主要内容,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深入发掘三苏文化中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丰厚滋养。汲取和借鉴务实担当精神。苏洵、苏轼、苏辙把忠心为国、不计荣辱、为民办事作为立身处世的重要准则。苏轼在杭州疏浚西湖、与徐州父老一起筑堤抗洪等事迹,生动展现了务实担当的精神追求。我们要汲取三苏文化中的务实担当精神,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淬炼担当尽责的政治品格,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

15、、建功立业。汲取和借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来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所重视。无论是苏洵所言“正已始可修身”,苏轼词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还是苏辙倡导“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三苏文化中坚守本真、严于律己、乐观旷达等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对于当代广大青年的成长和进步具有启示意义。我们要从三苏文化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中获得有益启发,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文本二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