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537901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

2、“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

3、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

4、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阅读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

5、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 取前人名向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绪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決而俱化”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能达到二者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

6、却至今犹保持着顿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印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以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河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 和精神西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 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

7、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子“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园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诃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因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 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

8、词与人生)1. 下列对“唐诗宋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诗宋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 唐诗宋词体现的都是普通人的价值观,比如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内容一致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作用。D. 唐宋词人为了把人生体验凝聚和贮存下来,通过创作不朽的词篇将其“抓住”并固定,然后传递给读者。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读诗就是读人。B.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9、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 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能读深读透。D. 读者读唐诗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3. 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 )A. 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B. 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C.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

10、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D. 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答案】1. B 2. D 3. C 4. 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

11、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可知,文中说的是“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而不是“高于”,无中生有。C.“内容一致且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

12、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可知,四个人的诗词内容是不一致的。 D.“唐宋词人为了把人生体验凝聚和贮存下来,通过创作不朽的词篇将其抓住并固定,然后传递给读者”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顿强的生命活力”和“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河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可知,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人生体验”而写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

13、”理解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可知,选项丢掉了条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是“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C.“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仅仅是对原作的主旨理解,并没有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所以也就

14、没有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能力。(1)通过阅读材料一可知,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接着作者指出“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点明了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的价值,而在第三段指出,“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这就点明了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意义。所以材料一侧重于对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

15、和意义的论述。(2)而材料二则与材料一有所不同。作者则是重点论述了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作者引用了况周颐的话,指出“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然后提出“首先”“其次”,所以,材料二侧重的是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这一问题。(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镜子张海洋二十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是县委宣传部一个办事员。有次接到一项任务,陪同一个美国记者去乡下采访,我主要负责联系和协调。哈里森在写一部有关中国红军的书籍,专程来中国收集相关写作素材。他这次来我们县,是要采访一位叫伍玉华的老人。我听说过这个老人,她是烈士李才年的遗孀,独自住在偏远的山里,父母公婆都已去世。和伍玉华老人所在的乡政府联系好之后,我们驱车前往。山路崎岖,吉普车晃晃悠悠,仿佛喝醉了酒。到了乡里,民政所的老韩早已等在大门口。老韩说伍玉华老人居住的村子偏僻,交通不便,于是我们弃车步行。“伍婆婆精神受过刺激,你们采访的时候注意点.。”路上,老韩叮嘱道。我扭头望望跟在后面的哈里森,犹豫着要不要把老韩的提醒传达给他。哈里森沉醉于山乡野景,不时举起相机拍照。算了,随机应变吧。一行人徒步 跋涉两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一座低矮篱笆墙小院,安静地蜷伏在小路尽头。老韩上前推开吱吱扭扭的柴门,大声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