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33936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驻马店市万金店乡联合中学高二化学知识点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饮食是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基本需求,下列关于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类需要的蛋白质都可以由鸡蛋提供,多吃有益B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人为了减肥,每天只吃水果蔬菜即可C米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人每天食用量不能超过200 gD要促进身体健康,各种饮食必须合理搭配参考答案:D略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组成为C4H100的醇有4种 B1 mol二氯乙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完全共需4 mol Cl

2、2 C(CH3)3CCH2CH3的一氯代物有3种 D乙烷与Cl2反应与乙烯与C12的反应类型相同参考答案:D略3. 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 B二者互为同系物 C二者最简式相同 D二者式量相同参考答案:C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参考答案:D略5.

3、 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 = 3O2(g)H0CN2(g) + 3H2(g) = 2NH3(g)H0参考答案:B略6. 在常压和100条件下,把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为 A 2V L B2.5VL C3VL D无法计算参考答案:C7. 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六项中的 ( )温度 浓度 容量 压强 刻度线 酸式或碱式A B C D参考答案:A略8.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

4、,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C.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D. 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参考答案:B略9.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l) C(s)+1/2O2(g)=CO(g) H =H1(2)2H2O(g) HH2由此可知 C(s)+ H2O(g) =CO(g) + H2(g) H3 。则 H3等于 ( )AH1 H2 BH1 H2C2H1 H2 DH2 H1参考答

5、案:B略10. 常温下mol/L CH3COOH稀溶液和mol/L 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若,B若,C,D若,参考答案:D略11. 某有机化合物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D7参考答案:B12. 为了缓解石油危机,科学家正在进行“生物质油”代替柴油的试验。所谓“生物质油”是指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农作物等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质为原料,采用生物热解液化技术而产生的新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质油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这一类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利

6、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D.生物质油提炼技术中只要利用的是化学变化参考答案:A略13. 1mol某烃能与2molHCl完全加成,其产物最多能被8molCl完全取代,则原烃可能为 A乙炔 B1,3-丁二烯 C1-丙炔 D环丁烯 参考答案:B14.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这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B. 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故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D. 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向析出的蛋白质中加水,蛋白质不溶解参考答案:DA.

7、 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这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A正确;B. 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B正确;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故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C正确;D. 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出蛋白质沉淀;向析出的蛋白质中加水,蛋白质可以再溶解,D不正确。本题选D。点睛:蛋白质遇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重金属盐、乙醇、甲醛、加热等条件会发和变性,遇饱和(NH4)2SO4溶液等则发生盐析。变性是不可逆的,而盐析是可逆的,盐析后的蛋白质还可以溶于水。15. 下列颜色变化不属于因为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是

8、()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C铁离子用KSCN溶液检验时呈血红色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参考答案: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逐一分析各选项,看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关键通过前后物质性质的比较,来判断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状态的变化;根据各选项颜色变化的实质,分析呈现颜色的原因,找到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色,主要理解变色的实质是什么解答:解: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见光或加热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解在硝酸中使溶液变黄色,故A错误;

9、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溶液中的碘离子被氧化为单质碘溶解在溶液中造成的,故B错误;C铁离子与KSCN反应生成硫氰和铁离子,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是因为玻璃中有钠元素,点燃时发出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黄色,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难度不大,熟悉浓硝酸、氯水、碘离子、氢气的性质,焰色反应等即可解答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_ (填序号)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加少量盐酸;用10 mL量筒量取5.80 mL盐酸; 用稀醋酸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Mg(

10、OH)2和CaCO3等;金属钠着火可用干燥的细沙扑灭;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小;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某溶液一会儿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以测定该溶液pH。 某同学为研究硝酸与镁的反应,进行图示实验,实验现象如下:(a) A中足量某浓度的硝酸与Mg片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B后,在B中只生成一种盐,剩余气体遇空气不变色;(b) 从C进入D中的气体有两种且均为单质;(c) 将D加热一段时间后,E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变蓝。(假设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

11、2O。(1)A装置所涉及的实验仪器名称有导管、_ 和 _。(2)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是_(用化学式表示)。(3)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参考答案:(3分)(1)圆底烧瓶 单孔橡皮塞 (2分) (2) NO NO2 N2 H2 (4分) (3)Fe2O3+3H2 2Fe+3H2O (2分) N2+3H2 2NH3(2分)(、方程式的顺序可以颠倒)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纯净的苯酚是一种 晶体,常应部分被空气氧化而略显 色。苯酚可溶于水,但常温下溶解度 ,当温度高于65时,苯酚能与水一任意比互溶。参考答案:无色 粉红色 不大 18. (6分)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1)、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 、 (2)的反应条件是_ B属于哪一类物质_ ,官能团是 参考答案:(6分)(1)、取代反应、加成反应(2)氢氧化钠、乙醇、B_卤代烃_ ,官能团是 -Cl 略19. (7分)化合物A最早发现在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发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铜或银的存在下用空气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 B D 化学方程式: A ? E A ? F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