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33936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六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 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C. 纤维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水解D. 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参考答案:B解析:天然气、煤道坑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故A正确;因为是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再根据乙醇和乙酸分子式可知B错;纤维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C正确;葡萄糖属于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蔗糖属于

2、糖类中的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按照同系物的定义可知,故D正确。 2.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浓盐酸反应(必要时可加热),放出Cl2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原子获得的电子数目越多,则产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就越多。A.KMnO4每1mol会得到5mol的电子;B.MnO2每1mol会得到2mol的电子;C.KClO3每1mol会得到5mol的电子;D.NaClO每1mol会得到2mol的电子;所以转移电子数目最多的是KMnO4、KClO3;由于KClO3反应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都是氯气,因此当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时产生的氯气KClO3多,故选项

3、是C。3. 如图所示,电解未精制饱和食盐水(含有少量Mg2+),在碳棒和铁片表面均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铁片附近出现浑浊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棒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B碳棒上发生还原反应 C铁片附近出现的浑浊物是Mg(OH)2 D铁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参考答案:略4. 室温下,通过有关反应得到的下列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溶解铝后得到的无色溶液: Na+、K+、Cl、HCO3 B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的溶液:Cl、Cu2、Fe2+、Fe3+ C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NH4、Cl、NO3D蔗糖水解后的溶液:Ag(NH3)2+、NO3、CH3

4、COO、NH4+参考答案:C略5.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参考答案:D略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B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C液态氯化氢、熔融氧化铝、固体硫酸钡都是电解质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参考答案:B略7. 如下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含杂质C)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 B C D参考答案:C略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烷烃 B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故不能用溴水鉴别乙烯和苯蒸气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

5、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D棉花与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参考答案:C略9.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中子数为8的N原子: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次氯酸的结构式: D铁红的化学式:Fe2O3参考答案:D略10. 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下关于离子存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Ba2、Fe3、ClB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I、C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 Cu2、Na、Cl、S2-D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AlO2、ClO、Cl参考答案:D略11. 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

6、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Cl2具有还原性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Cl2具有酸性C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漂白性DKI淀粉溶液变蓝Cl2具有氧化性参考答案:D略12. 下列污水处理办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化学与技术的知识。13. 下列根据化学事实进行的相关推论,正确的是()选项化学事实推论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SO2具有氧化性B铝热反应需要高温引燃该反应的H0C聚光束仪照射淀粉溶液,看

7、到一条“光亮通路”淀粉分子直径107 mD向溶液中滴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看到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参考答案:D解析: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与二氧化硫漂白性有关,故A错误;B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H0,而反应时高温引发反应,故B错误;C淀粉溶液为胶体分散系,则淀粉分子直径107m,故C错误;D滴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看到溶液变为血红色,则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故D正确;故选D14. 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中正确的是A定性检验SO32,将BaCl2溶液用HNO

8、3酸化B为了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其酸化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Cl ,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D配制FeCl2溶液时通常加少量HNO3酸化,减小其水解程度参考答案:C15. 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Q1 kJ/mol; 2H2(g)+O2(g) =2H2O(g) HQ2 kJ/mol;H2O(g) =H2O(l) H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4Q1+0.5Q2

9、+9Q3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用作软质隐形眼镜材料的聚合物E是:一种合成聚合物E的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 A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A的结构简式是 ;(2) B的分子式为 ;D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为 (3) DE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4) 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酯且含有碳碳双键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不考虑顺反异构),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1:1:1:3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 写出由乙烯合成乙二醇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1) CH3CH2CHO (2分) (2) C4H6O (2分); 碳碳双键

10、、酯基、羟基 (3分) (3) 加聚 (2分) (4) HCOOCH=CHCH3 (2分) (5) CH2=CH2+Br2CH2BrCH2Br (2分)CH2Br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 (2分,条件错扣1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4分)A、B、C、D、E是五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都能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A、B组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1)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A与C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甲,其中含有化

11、学键类型为 。(3)D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4)B、C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具体的化学式)。(5)F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金属元素。若将F金属投入到盐酸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溶液M。写出M的酸性溶液和A与 C形成的化合物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A2、B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料电池,试写出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 ;放电时溶液中H+移向 (填“正”或“负”)极。(7) E(s)+O2(g) EO2(g) H1 E(g)+O2(g) EO2(g) H2,则Hl H2(填

12、“”或“”或“=”)。参考答案:略18. 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处于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要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单位)HHe1.31200.3723LiBeBCNOFNe0.52030.89950.80011.08641.40231.31401.68102.0807NaMgAlSiPSClAr0.49580.73770.57760.78651.01180.99961.25111.5205KCaGaGeAsSeBrKr0.41890.58980.57880.94400.94091.13991.3507RbSrInSnSbTeIXe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