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33804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九江市东升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B. 加热 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参考答案:A2.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B.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找到做催化剂的材料C.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族,共16纵行D. 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

2、参考答案:D分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的活泼性增强;B、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分析;C、族占3个纵行;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详解:A、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A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非金属的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B错误;C、元素周期表共有18纵行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族,一个族占三个纵行,共18个纵行,C错误;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因此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D正确;答案选D。3.

3、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Z三种元素中,X的非金属性最强B. X的单质的熔点比Z的低C. 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D. Y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弱参考答案:B略4. 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 3.0 mol B. 1.5 mol C. 1.0 mol D. 0.75 mol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利用电子守恒作答。当1molCr3+被氧化生成Cr2O(0.5mol)时,失去的电子为3mol,而1molPbO2被还原只能得到2mol电子,因此所需PbO

4、2的物质的量为1.5mol。5. 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 53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131 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13153I的化学性质与12753I相同 B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C131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参考答案:C13153I表示的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的碘原子,其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53,中子数1315378,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13153I和12753I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6. 下列关于浓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照易分解B

5、.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降低C. 能与碳反应说明其具有强氧化性D. 常温下铜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参考答案:D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见光分解和受热分解的不稳定性,还具有强的氧化性等。所以A、光照易分解是其不稳定性的表现,故A正确;B、露置于空气中因其挥发导致溶质减少,溶液浓度降低,故B正确;C、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和绝大多数非金属,所以能与碳反应,故C正确;D、常温下铜可在浓、稀硝酸中发生反应,而铁、铝在浓硝酸中才能发生钝化,所以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7. 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B. 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的多,则A单质的还

6、原性比B单质的强C. 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R原子的核电荷数比M原子的小D.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参考答案:AC 略8. 下列表示物质或微粒的化学用语或模型错误的是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 氮气的结构式:NNC. CH4的比例模型:D. NaCl的电子式:参考答案:D【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选项A错误;B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气结构式为:NN,选项B正确;C比例模型主要体现的是组成该分子的原子间的大小关系,CH4的比例模型为:,选项C正确;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电

7、子式为,选项D错误;答案选D。9.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单质均为银白色,密度均小于水B碱金属单质从Li到Cs,熔点依次升高 C氢氧化铯碱性强于氢氧化钠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从Li+到Cs+氧化性依次增强参考答案:C略10. 在常温常压下,1L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共消耗相同条件下0.5LO2,在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 )A1:1B1:2C2:1D任意比参考答案:D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CO、H2燃烧的方程式为:2CO+O22CO2、2H2+O22H2O,由方程式可知2molCO反应消耗1mol氧气、2molH2反应也消耗1

8、mol氧气,所以H2和CO的总体积为消耗氧气的体积的2倍解答:解:CO、H2燃烧的方程式为:2CO+O22CO2、2H2+O22H2O,由方程式可知2molCO反应消耗1mol氧气、2molH2反应也消耗1mol氧气,所以H2和CO的总体积为消耗氧气的体积的2倍,在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任意比均符合,故选:D点评: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根据方程式判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的2倍是解题关键11. 向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 KAl(SO4)2?12H2O 后,水可得到净化,其中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K+ B. Al3+ C. SO42- D. 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

9、氢氧化铝胶体参考答案:D略12. 关于Cl的说法正确的是()ACl呈黄绿色 BCl有毒 CCl具有氧化性 DCl是稳定结构参考答案:D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分析:氯气有毒,氯离子无毒;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离子无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离子具有还原性解答:解:A、氯气呈黄绿色,氯离子无色,故A错误;B、氯气有毒,氯离子无毒,故B错误;C、氯气具有氧化性,氯离子具有还原性,故C错误;D、氯离子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氯气和氯离子,明确氯气和氯离子的区别是解本题关键,结构决定性质,根据其结构分析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13. 把0.6 mol X气体和0.6 mol

10、 Y气体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化学方程式中的值为A. 1 B. 2 C. 3 D. 4参考答案:A5min内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W)= =0.02 mol?L1?min1,利用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v(Z):v(W)=0.01 mol?L1?min1:0.02 mol?L1?min1=n:2,所以n=1,正确选项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

11、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明确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单位的统一。 14.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参考答案:D略15. NaClO2(亚氯酸纳)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工业上可采用电解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直流电源为铅蓄电池,则b极为PbB. 阳极反应式为ClO2+e-=ClO2-C. 交换膜左测NaOH的物质的量不变,气体X

12、为Cl2D. 制备18.1 g NaClO2时理论上有0.2 mol Na+由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参考答案:CA、左边通入ClO2,ClO2得电子产生ClO2-,故左边电极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铅蓄电池Pb极为负极,则a极为Pb,选项A错误;B. 阳极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e-=Cl2,选项B错误;C. 交换膜左测NaOH不参与电极反应,物质的量不变,根据选项B分析气体X为Cl2,选项C正确;D. 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制备18.1gNaClO2即0.2mol时理论上有0.2molNa+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电池原理,注

13、意分析正负极与阴阳极材料与得失电子情况。易错点为阳极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e-=Cl2,交换膜左测NaOH不参与电极反应,物质的量不变。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分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32-、Cl-、SO42-、NO3-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

14、设:只存在Cl-;Cl-、NO3-同时存在;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假设正确参考答案:(1)CO32- ,SO42-;(2)Mg2+2OH-=Mg(OH)2;Ba2+SO42-=BaSO4;(3)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试题分析: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2+,则不存在CO32-;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则不存在SO42-;(1)根据上述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 ,SO42-,故答案为:CO32- ,SO42-;(2)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故答案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只存在Cl-;Cl-、NO3-同时存在;只存在NO3-;要证明不存在氯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