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533797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法、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对这幅作品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形或大或小,或粗或细,错落变化,参差有致。B字体方正稳健,用笔雄健有力,有雄肆豪放之风。C作品章法布局疏密相间,不拘一格,飘逸自然。D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二、情景默写2202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一展满庭芳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受此启发,小晋同学制作了“色彩演绎”古诗文佳句积累卡。请你帮他

2、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色彩演绎色彩意蕴诗句梳理青,原指靛青,后引中指蓝色或深绿色。青,五行属木,主清新明快。(1)“苔痕上阶绿,_”,陋室幽静雅致;“_,郁郁青青”,洞庭湖花草茂盛;“_,行舟绿水前”,北固山山清水秀。白色淡雅高沾。“白”的叫法有白、素、缟、皓。(2)“蒹葭苍苍,_”烘托出人物的惆怅心情; _,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北天气的奇特;“人不寐,_”表达了将士们的忧国思家之情。黑。“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说文解字)。黑色也叫玄、缁、乌、皂、墨、黎、黔。“黑”属于暗冷色调,给人黯淡低沉之感。(3)“_”(雁门太守行),李贺渲染气氛,表现战势的紧张危急;“_”(卖炭翁)

3、,白居易描写老人的外貌,突出其劳动艰辛。总结: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每种色彩都是古人在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的文化征途中记录下的风雅。三、综合性学习3传承红色精神,可以为建设更美好、更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力量。班上组织了以“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一:重温太行精神奋力勇敢向前】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太行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筑起了抗日的铜墙铁壁,培育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太行军民为抗击外敌入侵而激发出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是太行军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锤炼而成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是太行军民用鱼水情

4、谊凝结成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品质,是太行军民以鲜血和生命孕育而成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1)以上是宣讲小组搜集的材料,请你研读材料,思考内涵,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太行精神诞生于_时期。太行精神的精髓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_;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活动二:增强文化自信汲取生命养料】(2)活动中,板报组设置了“新闻速递”专栏。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这则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35字以内)2023年4月1日,记者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法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省将加强对红色档案资源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发布会介绍,红色档案

5、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挖掘、研究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山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档案资源非常丰富。收集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份珍贵的资源,对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意义重大。【活动三:阅读红色经典树立人生航标】(3)红色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从下面书目中任选一部,谈谈读完此书,你认为书中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应当成为我们当代青少年永恒的人生航标。(不少于50字)备选书目:红岩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现代文阅读4阅读回答问题。从武先从文沈从文年轻的时候很叛逆,父母给他取名“从文”,可他不爱读书,总打架。父亲只得将

6、他送到部队受约束。沈从文在部队遇到了执掌湘西大权不久的陈渠珍。沈从文读过私塾,识文断字,于是被陈渠珍留在身边当秘书。陈渠珍的办公室、军部会议室有很多书,陈渠珍经常看书到夜深人静。沈从文觉得陈渠珍带兵打仗就够了,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一天晚上,陈渠珍刚合上书,抬眼看到沈从文经过,就叫他到会议室。“你是不是想问我读书有什么用?”陈渠珍问道。沈从文点头。陈渠珍接着说:“我曾经有过跟你一样的想法,认为我是个军人,会带兵打仗就行了。后来,我祖父的一番话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祖父说,从武先从文,如果你想当一个士兵,有体力就够了,但如果想要走得更远,就不仅要体力,还要脑力,这就需要多读书了。”沈从文这才明白,

7、。他记住了陈渠珍说的这些话,也爱上了看书。一段时间后,沈从文提出北上学习的请求,陈渠珍非常支持,还资助他求学深造。因为陈渠珍的帮助,再加上自身刻苦努力,沈从文最终成了一名作家。(1)年轻叛逆的沈从文听了陈渠珍的话,明白了什么?请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写作提示: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合乎逻辑;不少于100字。五、对比阅读5在班级举办的“追寻古人的足迹”群文阅读活动中,领航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8、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9、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便舍船”中“舍”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魂不守舍B舍身求法(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_,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3)赏其景把握情感:桃花源记描写了桃花林和桃花源的景象,展现了环境优美、安宁和乐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请摘抄下面元曲中写景的诗句,并将其蕴含的情感批注在相应位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10、百姓苦;亡,百姓苦。诗句:批注:(4)取其精总结写法:寄情山水,描绘景物,是古诗文常见的内容。三峡描绘了三峡的山水,突出其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请你结合具体内容,总结文中的写作手法,跟同学们谈谈。六、课外阅读6阅读回答问题。临皋闲题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节选自苏轼东坡全集)【注释】临皋:位于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范子丰:名百嘉,是苏轼的儿女亲家。(1)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

11、意动用法等。“第”是名词,本义是宅院,“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中的“第”,有词类活用现象,“第”在句中的意思是 _。(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称自己为“闲人”,本文说自己是“闲者”,请你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对“闲”字的理解。七、语言表达7漫画以讽刺与幽默见长,便于表现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以关心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民安康为主。在“欣赏评述”学习活动中,美术老师带同学们走进了漫画世界。请你从下面的漫画中任选一幅,介绍其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写作提示:介绍时要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80字左右。八、现代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收废品的老人刘立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头戴一顶草帽,推着一辆破旧

12、的三轮车,吆喝着,游荡于县城的大街小巷收废品。老人这么做是生活所迫吗?不是。老人是退休教师,也是一位老党员,每个月的退休金足够他自己的生活开支。老人有一个儿子,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是非常孝顺,常打电话嘘寒问暖,还时不时给他寄钱寄物。老人居住在县城的一条小巷里,几乎天天都上街去收废品,什么废纸壳、废铜铁等一车一车地往家拉,屋里堆满了,就堆在门两边,门两边都快堆成两座小山了。现在县城在“创卫”,老人知道不能影响市容市貌,便把废品收回来,分门别类地整齐叠放,再用绳子将之捆结实,然后堆起来,像乡下堆的柴垛一样漂亮、顺眼。有一次,县城管大队发现老人家门口堆着两堆废品,要求老人尽快处理掉,以免影响全县的创卫

13、”工作。老人满口答应,但转念一想,他又说道:“不过,我还是会每天留一点放在门两边的。”老人再三保证,一定会放整齐,绝不会影响市容市貌的。城管人员不解,问道:“您这又是为什么呢?”老人笑着说:“习惯,习惯。”老人的生活异常简朴,一日三餐素多荤少,穿着也十分朴素。邻居不解,跟他开玩笑似的说:“您都黄土埋半截的人了,退休金一个月几千元,儿子又孝顺,为何还这样节俭?”老人仍是笑着说:“习惯,习惯。”春节到了,老人的儿子带着老婆、孩子回来和老人团聚。儿子看到门两边有废品,又听说老人每天都在收废品。儿子有些生气,说:“爸,您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天天收废品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做子女的不孝顺呢。”老人听到儿

14、子这样说,无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在几年前,老人家里接连失窃,先后丢失了五六千元,他心痛不已。后来,老人想出一个办法装穷。每天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收废品,回家后故意把废品堆放在门口,小偷见了,以为老人生活艰难,要靠收废品维持生计,此后,即便不关门,也从没失窃过。儿子听闻后,摇了摇头,便默不作声了。转眼间,儿子一家就要回去了。“爸,以后您要吃好点,穿好底。”临走,儿子和儿媳叮嘱道。老人表面上答应他们,可生活上依旧简朴如初,依旧每天头线一顶草帽,推荐一辆破旧三轮车去改废品。几年后,老人去世了。老人的儿子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上农口领有一封信。老人的儿子展开一看,你得目瞪口呆,上面写道:柜子底下有一张银行卡,里面有十五万元的存款,还有三千元现金,这些钱都是我靠收废品和从退休盒中积攒下来的。本来我想多积蓄点再捐出去的,可是身体不答应呀“装穷”是一个方面,其实,我早就有一个心愿为家乡的孩子做点有益的事情。这十五万元就捐给家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吧,给他们设立奖学金,鼓励他们刻苦学习,长大后建设家乡。那三千元现金请替我交给党组织,权当我最后一次交党费吧老人的儿子 。老人儿媳的双眼也渐渐模糊了。他们的脑子里都闪过一个画面:一位佝偻的老人,头戴一顶草帽,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吆喝着,游荡于县城的大街小巷(选自参花中2023年第3期有删改)在班级组织的“凡人善举”美文赏析会上,主持人向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