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33768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C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D2 mol H2O具有的总能量低于2 mol H2和1 mol O2具有的总能量参考答案:D解析:水的分解是吸热反应,A错误;氢能源由于受贮存和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还未普遍使用,但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B、C错误;2 mol H2在1 m

2、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 mol H2O,并放出大量的热,D正确。2. 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在于 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C均一、稳定、透明 D分散质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参考答案:A3. 下列关于萃取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溴水中提取溴,可加入酒精作萃取剂B. 萃取时,所加入的溶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相互间不反应C. 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静置分液后,“水层”应在上层D. 萃取操作完成后,静置分液,上、下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参考答案:BA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应用苯或四氯化碳,故A错误;B萃取时,萃取剂与溶质

3、不反应,且不相溶,出现分层,则萃取剂要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能与溶质和溶剂反应即可,故B正确;C有机溶剂的密度可能小于水,也可能大于水,可能在上层或下层,故C错误;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错误;故答案为B。4. 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BA两电极的活泼性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B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D该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B。【点睛】明确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题关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5.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B. 能透过半透膜C. 能透过滤纸D. 呈红褐色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其中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胶体可以。二者都可以透过滤纸,其中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氯化铁溶液显棕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属于识记性知识的检验,难度不大。该题

5、的关键是要记住溶液和胶体的性质差异以及区别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6. 用右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 气体abCANO2浓硝酸铜片NaOH溶液BSO2浓硫酸铜片酸性KMnO4溶液CCO2稀硫酸Na2CO3固体浓硫酸DNH3浓氨水生石灰浓硫酸参考答案:C略7. 为了防止FeSO4被氧化而变质,实验室在配制FeSO4溶液时,最好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 A铜粉 B铁粉 C锌粉 DFe2(SO4)参考答案:B8. 下列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可用:H+ (aq) + OH(aq) = H2O(l),H= 57.2kJ/

6、mol表示的是A含有1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有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B1mol/L的盐酸10mL与1mol/L的NaOH15mL混合C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与 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D1mol/L的盐酸10mL与1mol/L的氨水15mL混合参考答案:B9. 下列各溶液中,Na+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A.4L0.5mol/L NaCl溶液 B.1L0.3mol/L Na2SO4溶液 C.5L0.4mol/L NaOH D.2L0.15mol/L Na3PO4参考答案:B略10. 下列物质与铁反应后的生成物,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溶液的是:A.

7、盐酸 B. 氯气 C. CuSO4溶液 D. 稀硫酸参考答案:B11.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水和苯B. 酒精和水C. 碘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柴油参考答案:A【详解】A水和苯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A正确;B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B错误;C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C错误;D汽油和柴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A。12. 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通过下图所示的洗气瓶,两瓶中所装的试剂依次应该是 () ANaOH浓硫酸B浓硫酸NaOHC饱和NaHCO3浓硫酸D浓硫酸Na

8、2CO3参考答案:C解析: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应将干燥剂放在后面。SO2、CO2都与NaOH反应,所以除去CO2中的SO2应使用饱和NaHCO3溶液。13.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浓度(mo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聚沉能力越大,实验证明: 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体所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数越大,聚沉能力越大。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是A. Na3PO4 B. K2SO4 C. FeCl3 D. NaCl参考答案:AFe(OH)3胶体中的胶粒带正电荷,依据题意

9、,其“聚沉值”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PO43-、SO42-、Cl-中所带电荷数最大的是PO43-,聚沉能力最大的是Na3PO4,“聚沉值”最小的是Na3PO4,答案选A。14. 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中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HClOI2SO42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C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参考答案:C略15. X

10、、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可形成化合物XYZ4;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4,且均不在同一周期,但Y和Z同主族,下列有关推断中正确的是()AXYZ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盐,且X与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YBXYZ4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YCXYZ4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YZDXYZ4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元素氮、碳、硅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甲同学在连接好仪器后,加入药品之前的

11、具体操作是:_(2)要证明氮、碳、硅非金属性强弱,在 A 中加_溶液,B 中加_溶液,C 中加_溶液,将观察到C 中_的现象但花花认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三者非金属性强弱,请用文字叙述理由_。(3)为避免上述问题,应在 B、C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足量_的洗气装置改进后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 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 溶液的棉花、湿润淀粉 KI 试纸、湿润红纸(4)请写出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A 中棉花颜色变_,则说明非金属性 ClBr;向 NaBr 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 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

12、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_参考答案:(1)将导管C没于液面下,微热圆底烧瓶 ,有气泡产生,冷却至室温有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2)HNO3 Na2CO3 Na2SiO3 白色浑浊 挥发出的硝酸可能和硅酸钠反应 (3)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SiO32-+CO2+H2OH2SiO3+CO32- (4)2MnO4- +16H+ + 10Cl-=2Mn2+5Cl2+8H2O (5)橙色 NaCl和KCl【解析】【详解】(1)甲同学在连接好仪器后,加入药品之前,首先关闭分液漏斗,将烧杯C中导管深入烧杯液面以下,再微热圆底烧瓶,如果C中有气泡产生,冷却至室温有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

13、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将导管C没于液面下,微热圆底烧瓶,有气泡产生,冷却至室温有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高度不变,则气密性良好。(2)依据强酸制弱酸来设计反应,所以A为硝酸,B为碳酸钠,C为硅酸钠溶液,将观察到C中有白色浑浊生成硅酸沉淀,故现象不足以证明三者非金属性强弱,因为挥发出来的硝酸可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答案为:HNO3;Na2CO3;Na2SiO3;白色浑浊;挥发出的硝酸可能和硅酸钠反应。(3)硝酸易挥发,所以为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应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盛放饱和的碳酸氢钠,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避免干扰,改进后C中为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

1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CO2+H2O=H2SiO3+CO32-,: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SiO32-+CO2+H2O=H2SiO3+CO32-。(4)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氯化钾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 +10Cl-=2Mn2+5Cl2+8H2O,故答案为:2MnO4-+16H+ +10Cl-=2Mn2+5Cl2+8H2O。(5)NaBr溶液的棉花与氯气反应生成单质溴,所以棉花由白色变为橙色,B处湿润淀粉KI试纸中的碘离子与氯气反应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烧,过量的氯气逸出,溴挥发,碘升华,所以最后得到NaCl和KCl;故答案为:橙色;NaCl和KCl。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把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