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3380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谢集中学高三数学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BCD参考答案:B令,排除、令,令,排除故选2. 若= ,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 )(A)- (B) (C) (D)参考答案:A3.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A)34 (B)55(C)78 (D)89参考答案:B4.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则a1=A 1B. 2C. 3D. 4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由等差数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又,可得,解得.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

2、公式和前和公式.5. 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作圆的切线,切点为E,延长FE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 C. D. 参考答案:C6. 已知i是虚数单位,若,则z( )(A)(B) (C) (D)参考答案:A7.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A B C D参考答案:D略8. 直线y=x - 1上的点到曲线上点的最近距离是A. B. C. D. 1参考答案:C略9. 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关于y轴对称,且,则当取最小值时,函数的解析式为( )ABCD参考答案:C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可得的图象,所得图象关于轴对称,即,则当取最小值时,取,

3、可得,函数的解析式为,故选C10. 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与Tn, 若, 则( ) 参考答案:A在等差数列中,选A.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函数y=|xa|+b和y=|xc|+d的图象交于点M(2,5)和N(8,3),则a+c的值为 参考答案:10【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分别把点M(2,5)和N(8,3)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得到|8a|2a|=|2c|8c|,再函数y=k|xa|+b的对称轴为x=a,函数y=k|xc|+d的对称轴为x=c,得到2a8,2c8,继而去掉绝对值,求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函数y=|xa|

4、+b和y=|xc|+d均经过点(2,5),(8,3)所以:|2a|+b=5|8a|+b=3|2c|+d=5|8c|+d=3得,|8a|2a|=2,得,|2c|8c|=2,|8a|2a|=|2c|8c|,又因为:函数y=k|xa|+b的对称轴为x=a,函数y=k|xc|+d的对称轴为x=c,2a8,2c88a(a2)=c2(8c)102a=2c102a+2c=20a+c=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属于中档题12. 已知平面向量,的夹角为,且,,若,则_参考答案:3,解得13. 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对于任意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参考答案:【分析】先将不

5、等式对于任意恒成立,转化为任意恒成立,设,求出在内的最小值,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题可知,不等式对于任意恒成立,即,又因为,对任意恒成立,设,其中,由不等式,可得:,则,当时等号成立,又因为在内有解,则,即:,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利用分离参数法和构造函数,通过求新函数的最值求出参数范围,考查转化思想和计算能力.14. 设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对任意的恒有,已知当时,则函数的周期是;在(1,2)上是增函数,在(2,3)上是减函数;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当时,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参考答案:15. 已知复数满足(其中i为虚数单位),

6、则= .参考答案:略16. 设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若,则,即,所以,若则,即,所以,。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即17. 命题“,”的否定是 ;参考答案:略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人在如图4所示的直角边长为4米的三角形地块的每个格点(指纵、横的交叉点记忆三角形的顶点)处都种了一株相同品种的作物。根据历年的种植经验,一株该种作物的年收获量Y(单位:kg)与它的“相近”作物株数X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X1234Y51484542这里,两株作物“相近”是指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米。(I)从

7、三角形地块的内部和边界上分别随机选取一株作物,求它们恰好“相近”的概率;(II)从所种作物中随机选取一株,求它的年收获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参考答案:19. 从一批苹果中,随机抽取50个,其重量(单位:克)的频数分布表如下:分组(重量)频数(个)5102015(1) 根据频数分布表计算苹果的重量在的频率;(2)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重量在和的苹果中共抽取4个,其中重量在的有几个?(3) 在(2)中抽出的4个苹果中,任取2个,求重量在和中各有1个的概率参考答案:(1)苹果的重量在的频率为;(2)重量在的有个;(3)设这4个苹果中分段的为1,分段的为2、3、4,从中任取两个,可能的情况有:(1,2)

8、(1,3)(1,4)(2,3)(2,4)(3,4)共6种;设任取2个,重量在和中各有1个的事件为A,则事件A包含有(1,2)(1,3)(1,4)共3种,所以.这个基础题,我只强调:注意格式!20.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梯形,ABC=BAD=90,AP=AD=AB=,BC=t,PAB=PAD=()当t=3时,试在棱PA上确定一个点E,使得PC平面BDE,并求出此时的值;()当=60时,若平面PAB平面PCD,求此时棱BC的长参考答案:考点:向量语言表述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专题: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在棱PA上取点E

9、,使得=,连接AC,BD交于点F,证明EFPC,即可证明PC平面BDE;()取BC上一点G使得BG=,连结DG,则ABGD为正方形过P作PO平面ABCD,垂足为O连结OA,OB,OD,OG,以O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AB的法向量=(1,1,1)、同平面PCD的法向量=(1, 1,1),由=0,解得BC的长解答:解:(1)在棱PA上取点E,使得=,2连接AC,BD交于点F,因为ADBC,所以=,所以=,所以,EFPC因为PC?平面BDE,EF?平面BDE所以PC平面BDE4()取BC上一点G使得BG=,连结DG,则ABGD为正方形过P作PO

10、平面ABCD,垂足为O连结OA,OB,OD,OGAP=AD=AB,PAB=PAD=60,所以PAB和PAD都是等边三角形,因此PA=PB=PD,所以OA=OB=OD,即点O为正方形ABGD对角线的交点,7以O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O(0,0,0),P(0,0,1),A(1,0,0),B(0,1,0),D(0,1,0),G(1,0,0)设棱BC的长为t,则C(t,1t,0),=(1,0,1),=(0,1,1),=(t,1t,1),=(0,1,1)9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x,y,z),则,取=(1,1,1)10同理平面PCD的法向

11、量=(1,1,1)11由=0,解得t=2,即BC的长为2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考查向量方法的运用,正确建立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是关键21. 椭圆C:过点P(,1)且离心率为,F为椭圆的右焦点,过F的直线交椭圆C于M,N两点,定点A(4,0)()求椭圆C的方程;()若AMN面积为3,求直线MN的方程参考答案:【考点】KL: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由题意可得: =1, =,又a2=b2+c2,联立解得:a2,b2,c可得椭圆C的方程(2)F(2,0)若MNx轴,把x=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1,解得y则SAMN3,舍去若MN与x轴重合时不符合题意,舍去因

12、此可设直线MN的方程为:my=x2把x=my+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m2+3)y2+4my2=0可得|y1y2|=利用SAMN=3即可得出【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 =1, =,又a2=b2+c2,联立解得:a2=6,b2=2,c=2椭圆C的方程为:(2)F(2,0)若MNx轴,把x=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1,解得y=则SAMN=23,舍去若MN与x轴重合时不符合题意,舍去因此可设直线MN的方程为:my=x2把x=my+2代入椭圆方程可得:(m2+3)y2+4my2=0y1+y2=,y1?y2=,|y1y2|=则SAMN=3=3,解得m=1直线MN的方程为:y=(x2)22. 已知定义域为的函数是奇函数。()求的值;()解关于的不等式.参考答案:()因为是奇函数,所以,解得b=1, 又由,解得a=2. () 由()知 由上式易知在(,+)上为减函数(此处可用定义或导数法证明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又因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等价于 因是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 即解不等式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