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3159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淠联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为调查高中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选取了5000人作为样本,如图是此次调查中的某一项流程图,若输出的结果是3800,则身高在170cm以下的频率为( )A0.24B0.38C0.62D0.76参考答案:A【考点】程序框图 【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循环结构,由图可以得出,此循环结构的功能是统计出身高不小于170cm的学生人数,由此即可解出身高在170cm以下的学生人数,然后求解频率,选出正确选项【解答】解:由图知输出的人数的值是身高不

2、小于170cm的学生人数,由于统计总人数是5000,又输出的S=3800,故身高在170cm以下的学生人数是50003800身高在170cm以下的频率是:=0.2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框图循环结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框图,由框图得出运算规则来,本题是一个以统计为背景的考查框图的题,此类题是新教材实验区这几年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其特征是用框图告诉运算规律,再由此运算规律计算出所求的值,应注意总结其做题的规律2. 设角属于第二象限,且,则角属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参考答案:C3. 设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上存在点,使,且,则双曲线离

3、心率为( )A B C D参考答案:B4. 设全集,则( )A. B. C. D. 参考答案:D5. 下面是关于公差的等差数列的四个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为 ( ) A. B. C. D.参考答案:D略6. 直线:与圆M:相切,则的值为 ()A.1或6B.1或7 C.1或7 D.1或 参考答案:B7. 从甲乙两个城市分别随机抽取16台自动售货机,对其销售额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用茎叶图表示(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中位数分别为,则 A., B, C, D,参考答案:8. 已知函数,则函数的大致图像为( )参考答案:B,当x0),由S3=15有3a1+=15,化简得a1+d=5, 2

4、分又 a1,a4,a13成等比数列, a42=a1a13,即(a1+3d)2=a1(a1+12d),化简3d=2a1, 4分联立解得a1=3,d=2, an=3+2(n-1)=2n+1 5分 , 7分() +11,即, ,9分又6 ,当且仅当n=3时,等号成立, 162, 11分 12分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上(I)求证:;()求二面角的余弦值参考答案:20.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且的周长是6.(1)求椭圆C的方程;(2)设圆:,过椭圆的上顶点作圆T的两条切线交椭圆于E,F两点,当圆心

5、在轴上移动且时,求EF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解:(1)由,可知,因为的周长是6,所以,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2)椭圆的上顶点为,设过点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由直线与相切可知,由得,同理,当时,为增函数,故的斜率的范围为.21. (本小题满分12分)在各项均为负数的数列中,已知点在函数的图像上,且(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其通项;(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求参考答案:证明:(1)由题知: 2分 即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且各项为负数 即 4分 则 7分 (2) 由(1)知 则+(1+2+3+n)8分10分 13分22. 如图,在P地正西方向8km的A处和正东方向1k

6、m的B处各有一条正北方向的公路AC和BD,现计划在AC和BD路边各修建一个物流中心E和F,为缓解交通压力,决定修建两条互相垂直的公路PE和PF,设EPA=(0)(1)为减少对周边区域的影响,试确定E,F的位置,使PAE与PFB的面积之和最小;(2)为节省建设成本,试确定E,F的位置,使PE+PF的值最小参考答案:考点: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 解三角形分析: (1)借助三角函数求出PAE与PFB的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性质,求出E,F的位置;(2)借助三角函数求出PE+PF,利用导数求出当AE为4km,且BF为2km时,PE+PF的值最小解答: (1)在RtPAE中,由题意可知APE=,AP=

7、8,则AE=8tan所以SAPE=PAAE=32tan(2分)同理在RtPBF中,PFB=,PB=1,则BF=所以SPBF=PBBF=(4分)故PAE与PFB的面积之和为32tan+ (5分)32tan+2=8当且仅当32tan=,即tan=时取等号,故当AE=1km,BF=8km时,PAE与PFB的面积之和最小(6分)(2)在RtPAE中,由题意可知APE=,则PE=同理在RtPBF中,PFB=,则PF=令f()=PE+PF=+,0(8分)则f()=(10分) f()=0得tan=所以tan=,f()取得最小值,(12分)此时AE=AP?tan=8=4,BF=当AE为4km,且BF为2km时,PE+PF的值最小(14分)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解三角形的能力,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和导数的应用,本题对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