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0417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伊春市高安灰埠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辐射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5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的品种提高了2.5%关于“黑农5号”大豆育种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培育时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C控制辐射剂量可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D“黑农5号”与普通大豆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参考答案:B【考点】诱变育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

2、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解答】解:A、该育种过程通过物理因素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A错误;B、由于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率低,所以培育时使用的辐射可以提高变异频率,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控制辐射剂量也不能控制物种变异的方向,C错误;D、“黑农5号”是大豆新品种,但不是新物种,所以与普通大豆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2. 在选泡菜坛时,应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其目的

3、是( )A. 美观B. 可防止内部液体渗出C. 耐用D. 密封好,保证坛内外气体不交换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厌氧生物,无O2时才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原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3. 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4、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参考答案:C【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融合遗传是早期的一种遗传理论,它主张两亲代的相对性状在杂种后代中融合而成为新的性状而出现,也即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父亲是高个,母亲是矮个,则他们的后代会是不高不矮【解答】解: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因为F1只表现出红色显性,可能红色显性白色隐性融合后显比隐强,并不否定融合也不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融合没有否定显隐性,只是没有互换分离,A错误;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显性红花与

5、隐性白花融合成粉红花,支持的是融合遗传方式,B错误;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F1代全为红花是看不出是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或是融合遗传方式,应该看F2代,与融合理论对立的是颗粒学说,就是说基因具有单位性和纯洁性 可以分离就是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既看不出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看不出融合遗传方式,D错误故选:C4.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参考答案:C5. 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细胞呼

6、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生成少量ATPks5u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ks5u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参考答案:D6. 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装置,且甲图中酵母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一定,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号、号试管中均加入3 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B设号试管作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图乙曲线d表示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D装置中的号试管内玻璃管

7、口的气泡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参考答案:D7.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A. 核苷酸 B. 核酸 C. DNA D. RNA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苷酸是其组成单位。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考点:核酸点评:核酸、核苷酸看似简单区分明显的两种物质,如果不能认真研究二者的关系,还是很容易答错的。8. 下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B. 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 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 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

8、体液调节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为甲状腺激素,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激素的含量会增加,故A正确;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故B正确;激素为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果是抑制,故C错误;该图中说明体温调节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 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4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 不断上升B. 没有变化C. 先升后降D. 先降后升参

9、考答案:B【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详解】胃蛋白酶最适pH是1.4左右,当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由于碱性过大而失去活性。因此,将溶液pH由10降到1.4的过程中,胃蛋白酶不再具有活性,所以活性不发生变化。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

10、0.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左下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约为30gL-1;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在溶液浓度为20gL-1,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A B C D参考答案:C11.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B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C生命活动调节 应激性 免疫 反射 D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11、 细胞免疫 参考答案:B12. 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 B. C. D.参考答案:A13.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关于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神经元都要产生兴奋 B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cdC在b、c、d之间的神经冲动传导都是双向的 D神经冲动由c传向d需要消耗ATP 参考答案:D14. 如图表示细胞中的5类有机物的关系,图中5类化合物的名称依次是() A维生素、脂质、酶、蛋白

12、质、激素 B维生素、脂质、激素、蛋白质、酶 C酶、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 D激素、脂质、维生素、蛋白质、酶参考答案:B15. 下列处理后的胚芽鞘能弯向单侧光源的是 A、用锡箔小帽套住尖端 B、切去尖端并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帽 C、用锡箔遮住尖端以下部位 D、切去尖端参考答案:C略16.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B.细胞培养应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C.取单个肝肿瘤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不属

13、于克隆培养法D.细胞株遗传物质不变,细胞系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参考答案:D17. 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离体细胞可以来自于植物的任何细胞 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C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分离出来的细胞是单个D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应加入胚胎滋养层,促进干细胞生长同时抑制干细胞分化参考答案:C18.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参考答案:A19. 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

14、yrr)杂交,F2代中出现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的几率是 A91 6 B31 6 C38 D18参考答案:C20.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A硝化细菌、放线菌B固氮细菌、大肠杆菌C霉菌、固氮细菌D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参考答案:C【考点】I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分析】从混合样品中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一“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选择培养基(如在含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分离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在不含N的培养基上分离圆褐固氮菌);或根据分离对象对pH、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喜好,改变培养环境的理化性质,使环境条件最适宜该微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第二种办法可利用该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