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09943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临汾市寨子乡中学高一数学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集合Ax,y,B0,x2,若AB,则2xy等于()A0 B1C2 D1参考答案:C解析:由AB,得x0或y0.当x0时,x20,此时B0,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当y0时,xx2,则x0或x1.由上知x0不合适,故y0,x1,则2xy2.2. 函数f(x)| x26x8 |k只有两个零点,则()Ak0 Bk1 C0k1,或k0参考答案:D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13项之和为,则等于 A. B. C. D. 参考答案:C4. 数列的

2、通项公式为,则数列的前项和( )A. B. C. D.参考答案:D略5. 函数f(x)=sin2x与函数g(x)=2x的图象的交点的个数是()A1B3C5D7参考答案:A【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f(x)=sin2x与函数g(x)=2x的图象,数形结合可得它们的图象的交点个数【解答】解: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f(x)=sin2x与函数g(x)=2x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可得它们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函数的图象特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6.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其图像向左平移

3、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则函数f(x)的图象 A关于点对称 B关于直线对称 C关于点对称 D关于直线对称参考答案:B7. 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2,1),则( )A. B. C. D. 参考答案:C【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即可求得:,再利用余弦的二倍角公式得解.【详解】因为角的终边过点,所以点到原点的距离所以,所以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定义及余弦的二倍角公式,考查计算能力,属于较易题。8. 两条平行线3x+4y-12=0与ax+8y+11=0之间的距离为 ( )A.2.5 B.3.5 C.7 D.5参考答案:B9. 如图所示,AB是半圆O

4、的直径,VA垂直于半圆O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M,N分别为VA,V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MNABB. 平面VAC平面VBCC. MN与BC所成的角为45D. OC平面VAC参考答案:B【分析】对每一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解.【详解】A.,分别为,的中点,又,与所成的角为,故不正确;,不成立,故A不正确B. 是O的直径,点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垂直O所在的平面,O所在的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故B正确;C. 是O的直径,点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又、共面,与不垂直,平面不成立,故不正确;,分别为,的中点,又,与所成的角为,故不正确;D

5、. 是O的直径,点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又、共面,与不垂直,平面不成立,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10. 球面上有3个点,其中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都等于大圆周长的,经过这3个点的小圆的周长为,那么这个球的半径为( )A B C2 D参考答案:B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函数f(x)=ln(x2)的定义域为 参考答案:(2,+)【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对数函数f(x)的解析式,真数大于0,列出不等式,求出解

6、集即可【解答】解:函数f(x)=ln(x2),x20;解得x2,该函数的定义域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数函数定义域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12. 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1,b,AC2B,则sinC_.参考答案:1 13.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过点P向圆作两条切线,其切点分别为A,B,则直线AB经过一个定点,该定点的坐标为 参考答案: 14. (5分)已知ax|()xx=0,则f(x)=loga(x22x3)的减区间为 参考答案:(3,+)考点:函数的值域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本题可以先将已知集合时行化简,得到参数a的取值范

7、围,再求出函数f(x)的定义域,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规律,求出f(x)的单调区间,得到本题结论解答:()xx=0()x=x,当x1时,方程()x=x不成立,当x=1时,方程()x=x显然不成立,当x0时,方程()x0,方程()x=x不成立,当x=0时,方程()x=x显然不成立,0x1函数f(x)=loga(x22x3)中,x22x30,x1或x3当x(,1)时,y=x22x3单调递减,f(x)=loga(x22x3)单调递增;当x(3,+)时,y=x22x3单调递增,f(x)=loga(x22x3)单调递减f(x)=loga(x22x3)的减区间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

8、查了指数方程、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单调性,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上,则圆C的方程为 参考答案:()16. 已知,那么的值为 ,的值为 。参考答案:17. 函数恒过定点 。参考答案:(3,4)略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函数f(x)=4cosxsin(x+)1(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求f(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参考答案:【考点】二倍角的正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二倍角的余弦;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关系

9、将f(x)=4cosxsin(x+)1转化为f(x)=2sin(2x+),即可求得f(x)的最小正周期;()由f(x)=2sin(2x+),x,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质即可求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答】解:()f(x)=4cosxsin(x+)1=4cosx(sinx+cosx)1=sin2x+cos2x=2sin(2x+),f(x)的最小正周期T=;()x,2x+,sin(2x+)1,12sin(2x+)2f(x)max=2,f(x)min=119. 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某学校对教室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t时间(小时)成正比,药物释

10、放完毕后,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a为常数)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药物释放开始,求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降低到0.25毫克以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后,学生才可能回到教室.参考答案:解)当时,设,图象过点,从而又的图象过点,得所以,当时,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由得 故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0.6小时后,学生才可能回到教室.略20.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中

11、,ABAC,D为线段BC的中点、(I)求证院A1B平面ADC1(II)若平面ABC平面BCC1B1,求证:ADDC1参考答案:(I)详见解析(II)详见解析试题分析:(1)连结,交于点O,连结OD,由已知条件得OD,由此能证明平面(2)由已知得ADBC,AD平面,由此能证明AD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交于点,连接斜三棱柱中,是平行四边形.是的中点.又是的中点,(3分)又平面平面(5分)平面(6分)(2)中,为的中点.(8分)又平面平面,交线为平面面 (10分)平面(12分)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1. 求下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值域:(1)y=;(x2,4)(2)y=

12、6?2x+1,x1,2参考答案:【考点】函数的值域 【专题】转化思想;数学模型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变形y=3,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2)化简y=f(x)=2?(2x)26?2x+1=2,利用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解答】解:(1)y=3,x2,4,y(2)y=f(x)=2?(2x)26?2x+1=2,x1,2,2x,当2x=时,f(x)d的最小值为,又f(1)=,f(2)=9,因此f(x)的最大值为9函数f(x)的值域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2. 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A1B.求证:平面AB1C平面A1BC1.参考答案:因为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又已知B1CA1B,且A1BBC1=B,所以B1C平面A1BC1,又B1C?平面AB1C,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