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08689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八刘中学高三数学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复数z满足z(1+i)=|i|(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参考答案:D【考点】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分析】根据复数的代数运算法则,求出z的值,再判断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点的位置【解答】解:复数z满足z(1+i)=|i|(i是虚数单位),则z=1i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Z(1,1)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2. 已知直线axby2=0与曲线y=x3在点P(l,1)处的切

2、线互相垂直,则的 值为 ( ) A B C D参考答案:D3. 已知=(2,1),=(k,3),=(1,2),若(2),则|=()ABCD参考答案:A【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分析】求出向量2,利用向量的垂直,数量积为0,列出方程求解向量,然后求解向量的模即可【解答】解: =(2,1),=(k,3),=(1,2),2=(22k,7),(2),可得:22k+14=0解得k=6,=(6,3),所以|=3故选:A4. 下列四个结论:在回归分析模型中,残差平方和越大,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某学校有男教师60名、女教师40名,为了解教师的体育爱好情况,在全体教师中抽取20名调查

3、,则宜采用的抽样方法是分层抽样;线性相关系数|r|越大,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弱;反之,线性相关性越强;在回归方程中,当解释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预报变量增加0.5个单位.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残差的意义可判断;根据分成抽样特征,判断;根据相关系数的意义即可判断;由回归方程的系数,可判断。【详解】根据残差的意义,可知当残差的平方和越小,模拟效果越好,所以错误;当个体差异明显时,选用分层抽样法抽样,所以正确;根据线性相关系数特征,当相关系数越大,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所以错误;根据回归方程的系数为0.5,所以当解释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预报变

4、量增加0.5个单位.综上,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的概念和基本应用,抽样方法、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概念和性质,属于基础题。5. 集合,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C略6. 向量、,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由,则易得:,故选D .考点:向量的坐标运算.7. “”是“直线与互相平行”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当时,直线方程为与,可得两直线平行;若直线与互相平行,则,解得,则“”是“直线与互相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8. 设为虚数单位,若复数满足,则对应

5、在复平面上点的坐标为 ( )A.(1,2) B. (1,3) C. (3,1 ) D. (2,1)参考答案:C9. 已知集合,则A. B. C. D.参考答案:D10. i是虚数单位,()A1i B1i C1i D1i参考答案:C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某个部件由三个元件按下图方式连接而成,元件1或元件2正常工作,且元件3正常工作,则部件正常工作,设三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均服从正态分布,且各个元件能否正常相互独立,那么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000小时的概率为 参考答案:12. 11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含的项的系数是_(用数字作答)参考答案:1013

6、. 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x2或x014. 圆心在直线上,通过原点,且在x轴上截得弦长为2的圆的方程为_参考答案:或【分析】由圆心在直线上,通过原点,可设圆的方程为,由在轴上截得弦长为2,可算得a,即可得到本题答案.【详解】由圆心在直线上,通过原点,可设圆的方程为,令,得,由在轴上截得弦长为2,得,所以圆的方程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方程的求法,属基础题.15. 设,则的展开式中含项的系数是 参考答案:40略16. 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AB上一点,P为以点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的圆弧上一点,若,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请将所有正确的命题

7、序号填上)若点E和A重合,点P和B重合,则;若点E是线段AB的中点,则点P是圆弧的中点;若点E和B重合,且点P为靠近D点的圆弧的三等分点,则;若点E与B重合,点P为上任一点,则动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部分。参考答案:17. 已知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中,为斜边的中点,点为该平面内一动点,若,则的最小值是 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我们国家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老有所依也是政府的民生工程.某市共有户籍人口 400万,其中老人(年龄60岁及以上)人数约有66万,为了了解老人们的健康状况,政府从老人中随机抽取600人并娄托医疗机构免费为他

8、们进行健康评估,健康状况共分为不能自理、不健康尚能自理、基本健康、健康四个等级,并以80岁为界限分成两个群体进行统计,样本分布被制作成如下图表:(I)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的不能自理的老人中抽取8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则两个群体中各应抽取多少人?()估算该市80岁及以上长者占全市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据统计该市大约有丑分之一的户籍老人无固定收入,政府计划为这部分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标准如下: 80岁及以上长者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00元;80岁以下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20元;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额外发放生活补贴100元.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试估计政府执行此计划的年度预算.(

9、单位:亿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数据整理如下表:健康状况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尚能自理不能自理80岁及以上2045201580岁以下2002255025从图表中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的不能自理的老人中抽取8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80岁及以上应抽取:8=3人,80岁以下应抽取:8=5人2分()在600人中80岁及以上长者在老人中占比为:用样本估计总体,80岁及以上长者为:66=11万,80岁及以上长者占户籍人口的百分比为 5分()用样本估计总体,设任一户籍老人每月享受的生活补助为X元, 8分则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0120200220300P E(X)=28 10分全市老人

10、的总预算为281266104=2.2176108元政府执行此计划的年度预算约为2.22亿元 12分19. 已知二次函数.(1)若对任意、,且,都有,求证: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必有一个根属于;(2)若关于的方程在上的根为,且,设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求证:.参考答案:试题解析:(1)构造函数,由于函数为二次函数,所以,若,则有且有,从而有,这与矛盾,故,故方程有两个不相等,考点:1.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断;2.零点存在定理;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略20. (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所示,PA为圆O的切线,A为切点,PO交圆O于B、C两点,PA=3,PB=1

11、,BAC的角平分线与BC和圆O分别交于点D和E.(I)求证PA?DC=PC?DB;()求 AD?AE的值.参考答案:证明:() 为圆的切线,又为公共角,所以 , 是的角平分线, 。 ,即。 5分 ()为圆的切线,是过点的割线, , 又由()知, 连接,由于, ,则, .10分21. 已知函数f(x)=|2xa|+a(1)若不等式f(x)6的解集为2,3,求实数a的值;(2)在(1)的条件下,若存在实数n,使得f(n)mf(n)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析】(1)原不等式可化为|2xa|6a,解得a3x3再根据不等式f(x)6的解集为2,3,可得a3=2,从

12、而求得a的值;(2)由题意可得|2n1|+|2n+1|+2m,将函数y=|2n1|+|2n+1|+2,写成分段形式,求得y的最小值,从而求得m的范围【解答】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2xa|6a,解得a3x3再根据不等式f(x)6的解集为2,3,可得a3=2,a=1(2)f(x)=|2x1|+1,f(n)mf(n),|2n1|+1m(|2n1|+1),|2n1|+|2n+1|+2m,y=|2n1|+|2n+1|+2=,ymin=4,由存在实数n,使得f(n)mf(n)成立,m4,即m的范围是4,+)22. 已知函数,.当m=2时,求不等式的解集;,都有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当m=-2时,,当解得当恒成立当解得此不等式的解集为.当时,当时,不等式化为.由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当时,不等式化为.,令,.,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取到最大值为.综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