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07373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朔州市陶村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C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糖元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参考答案:D2. 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参考答案:B3. 某人因为车祸瘫痪在床,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却不会讲话,医生触碰时双腿

2、有感觉但是无法动弹。据此可分析该患者A. 患者大脑语言区S区受损;传出神经也受损B. 患者大脑语言区H区受损;传入神经也受损C. 患者大脑语言区H区受损;传出神经也受损D. 患者大脑语言区S区受损;传入神经也受损参考答案:D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却不会讲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区收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触碰时双腿有感觉但是无法动弹,说明传入神经正常,但传出神经受损。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名师点睛】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S区(运动语言中枢)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W

3、区(书写语言中枢)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V区(视觉语言中枢)看不懂失读症H区(听觉语言中枢)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4. 对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A4种 B3种 C2种 D1种参考答案:A5. 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参考答案:C6. 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 的体积与吸收O2 的体积比为7 :6,这是因为(

4、假设两种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A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 B有67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C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 D有17的酵母菌在进行需氧呼吸参考答案:C7. 有甲、乙两组等量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与消耗的O2之比为 A1:1 B1:3 C3:4 D4:3参考答案:D8. 决定DNA分子多样性的是 A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的连接方式 B碱基的配对方式 C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D磷酸、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参考答案:C9. 松露是和松科植物根系共生的一种可食用的块状真菌。下列关于松露和松科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都

5、有核糖体,核糖体形成均与核仁有关B. 都有细胞壁,细胞壁构成细胞的边界C. 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D. 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松露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松科植物也属于真核生物,两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且细胞的最外面都有细胞壁,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和核糖体,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都有细胞壁和细胞膜,且它们的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膜,B错误;它们都是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两者细胞中中都有DNA,

6、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10. 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分别是 A、细胞核、细胞核 B、核糖体、细胞核 C、细胞核、核糖体 D、细胞质、细胞质参考答案:A11.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规律B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C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参考答案:D【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和意义是

7、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和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解答】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起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散失,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和意义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和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意在强化学生对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和意义的识记与理解12. 生

8、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的方法防治参考答案:A13. 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参考答案:D14. 把培

9、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一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取一细菌放回原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细菌DNA组成分析表明A. 3/4轻氮型、1/4中间型 B. 1/4轻氮型、3/4中间型C. 1/2轻氮型、1/2中间型 D. 3/4重氮型、1/4中间型参考答案:A根据题干分析,将14N的细菌放于15N环境中复制一次,每个模板DNA可产生2个子DNA分子均为14N、15N的DNA即中间型DNA,而这一个中间型DNA放回原环境(14N)中再复制两次后产生4个DNA,这4个子DNA中有1个含15N,其余均为“只含14N”,即中间型DNA应为1/4,轻氮型

10、DNA应为3/4,故选A。1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参考答案:B16. 受精完成的标志是A卵黄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B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雌、雄原核形成 D精子接触透明带参考答案:A17. 黄山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主要分布于我省黄山地区如图是某黄山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A种群固定的总能量趋于增加B种群密度趋于降低C种群的垂直结构趋于

11、简单D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发生改变参考答案:B【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分析柱形图:一级幼苗、二级幼苗和小树年龄段的数量较少,而中龄阶段合大龄阶段的广东松较多,即幼年个体明显少于老年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因此该种群的总能量将减少、营养级能量降低,环境阻力将变小【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总能量将减少,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小,B正确;C、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不是种群的特征,C错误;D、黄山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D错误故选:B18. 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

12、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参考答案:D19. 环境保护的两大重要内容是A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B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 C减小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封山育林和保护野生动物 参考答案:A20. 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则筛选获得 “工程菌”的培养基中的

13、抗生素首先应该( )A仅有链霉素 B仅有抗氨苄青霉素 C同时含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D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参考答案:C21.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大小B. 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 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参考答案:C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但不能即刻确定种群密度大小,A错误;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B错误;捕食和竞争等关系能制约相应物种数量的消长,对维

14、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群落中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则通常用于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D错误。22.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组 别处 理 方 式检 测 结 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参考答案:D23. 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