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

上传人:1739****006 文档编号:3547156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美丽乡村战略的认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A(开卷)论述题(100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答:一、对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经济发展大趋势和农业农村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我国现在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

2、”,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新旧经济动能转换,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小幅度下降。从发展趋势来看,农业比重将继续下降,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但不会改变,反而会随着农业的科技水平、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的改善而加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以及历史必然性。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必须要走乡村振兴之路当前农业农村存在着以下问题:因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科学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不高,经营方式粗放,从业者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靠天吃饭等问题,致使农产品供给质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兴旺更是无从谈起。因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大

3、搞封建迷信、因无聊聚众打牌赌博、因爱面子盲目攀比,借婚丧嫁娶、满月、升学、乔*等目录或收受天价彩礼、或大摆宴席的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导致乡风日下、与文明背道而驰。因乡村空心化等问题,导致乡村治理机制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乡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均流向城市工作,使得农村留守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和病残群体。乡村治理参与主体断层,村领导班子无法注入新生力量,成员老龄化严重,治理方式固化,基层治理机制基本失效。虽然农业农村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仍不能忽视其重要地位,相反更应加以重视存在的问题,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来挽救日渐衰落的乡村。二、对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认识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

4、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建设的诸多方面。要想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实行多措并举,从而激发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战略中提出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作为总体要求,个人认为其中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可以看作是战略措施,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看作是战略目标,通过战略措施的有效施行来实现战略目标的达成。1.实现产业兴旺的路径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是产业兴旺,长期以来农业产业不兴旺源于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不能赚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等问题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来实现产业兴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说到底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拓展和升级,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丰富农业农村发展的内涵,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村落功能和农村环境,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和附加值。2.营造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风貌乡风即乡村社会的风气、风俗、风尚,其内涵就是一个地方乡民普遍认同并遵守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方式。乡风文明的营造首先应从培育新型农民着手,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第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村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第三,乡风建设不仅要传承优秀家风、民风,而且要组织基层文体团队广泛开展“文化下乡

6、”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特色的乡土文化。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有效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首先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吸引人才回流乡村,农村治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提高乡村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人才的振兴是实现乡村治理的首要条件。其次要通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现代治理体系来实现政令通畅、令行禁止的乡村有效治理。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依托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来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发达;需要乡民提升自身素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优秀的民风、家风来塑造乡村新风貌;需要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来实现有村民安

7、居乐业的乡村秩序;最终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乡民生活富裕的终极目标。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的新的一大步?在陕西延安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习近平总书记青少年时期曾来到这里插队,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动情地回忆,那时候他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如今,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村民们拥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更不成问题了。小村庄的大变化,反映了我们党

8、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进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缩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之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我们党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我们的发展目标,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9、”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如期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全面建

10、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千百年来的夙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建立一个安定富足的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希冀和期盼。然而,在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近代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小康更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旗,为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冲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即将如期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履行了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千年

11、夙愿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今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正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跃升上,更体现在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上。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三转一响”是城市家庭渴望拥有的“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取代“三转一响”,

12、成为新的“四大件”。进入新时代,新老“四大件”早已成为历史,“四十大件”也说不完中国人今天的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卓著,得到全体人民的认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必将经得起历史检验。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附答案)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论述题(100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

13、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参考答案: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2x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

14、们事业发展的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x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15、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202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23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

16、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J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功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8个部分,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指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