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467477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试题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基本独立发展的多元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 原始农耕和畜牧业发展的局限B. 大河与海洋阻隔了文明交流C. 各大文明早期都呈小国寡民状态D. 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2. 以下人类文明的重要现象,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产生国家形成B.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发展国家形成C. 原始农业发展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 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3.

2、 某宗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有关这一教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产生于古埃及,带有鲜明的“天人合一”色彩B.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C. 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D. 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4. 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寻找食物的方式逐渐从原始的渔猎采集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变化反映了A. 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重要标志B.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C. 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分工5. 古希腊人常在重大

3、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来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 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B. 成年男性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 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D. 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6.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由此可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A. 坚持观察判断调查B. 展现各国传统风貌C. 保持历史原始信息D. 根据个人主观意愿7. “国家

4、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A. 封建领主彼此割据B. 森严的等级制度C. 君主集权专制D. 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8.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罗马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 基督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 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C. 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 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9. 从

5、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的出现()A. 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成为资产阶级B. 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 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 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10. 古代的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A. 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B.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C. 婆罗门教演变为印度教D. 穆斯林成为印度主要人口11. 如图描绘的是欧洲航海家到达美洲大陆时,宣称将“福音”带到美洲。作品旨在A. 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

6、恶B. 推动宗教在美洲大陆传播C. 宣扬欧洲殖民扩张正当性D. 说明欧洲文明使美洲觉醒12.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B.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C.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D.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13. 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津巴布韦的国鸟,躯体像

7、鹰,头似鸽子)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观点本质上反映出A. 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 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影响较大C. 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D. 古代地中海文明要明显优于非洲文明14. “它在思想界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 达伽马到达印度C. 哥伦布发现美洲D. 麦哲伦环球航行15. “宇宙是一个完美的、以无数恒星为外壁、不动的大天球;太阳位于其中心

8、起照明作用,其周围有一些透明的同心天球,行星和地球分别由这些同心天球运载着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理论最早应出自A. 哥白尼B. 牛顿C. 达尔文D. 爱因斯坦16. 如果给你一个去玛雅旅行的机会,你可能会看到玛雅文化艺术中的独特的文字 复杂的历法纪年埋藏着国王的金字塔 有壁画装饰的神庙A. B. C. D. 17. 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商品法案,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主要商品(只有少数例外),必须首先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再装船运走。其主要目的是A. 打击荷兰海上殖民优势B. 保障英国稳定的销售市场C. 促进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D. 确立起世界海上霸主地位18. 从1

9、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约75%被运往了欧洲。欧洲则将掠自美洲白银的40%左右运往了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这表明当时A. 中印两国主导了世界白银流动B. 欧洲商品在美洲畅销C. 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D. 世界市场在不断扩大19.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A. 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B. 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C.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

10、重要20. “我们只要仔细地考察一下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兴衰嬗替,而不拘泥于一雾里看花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凡不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只能成为过眼烟云。”最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明清时期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B. 17世纪后荷兰失去海上马车夫的地位C. 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一落千丈D. 苏联从与美国并驾齐驱走向衰败解体21.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B. 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 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 摧毁了欧

11、洲传统的宗教信仰22.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旨在说明A.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 启蒙的真谛在于实现思想自由C. 在主权在民基础上实现人人平等D. 社会契约与信仰自由理应结合23.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A. 实行责任制内

12、阁B. 削弱了议会立法权C. 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4.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这一规定体现了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 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 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25.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

13、的是A. 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B. 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C. 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D. 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26.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重大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埃及是通过政党组织发动 苏丹利用宗教动员埃塞俄比亚是皇帝的号召 最终结局都失败了A. B. C. D. 27. 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

14、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A. 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B. 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C. 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28. 19 世纪末,美国海权论者马汉提出,海洋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和“内线”,“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马汉的海权论得到美国决策层的广泛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国际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该理论A. 可以保证各国的既得利益B. 适应了列强争夺殖民利益的需要C. 利于协调复杂的国际矛盾D. 推动了欧美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29. 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A.

15、推动民族独立B. 维护国家统一C. 反抗殖民入侵D. 建立民主政治30. 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大棒政策”,“大棒政策”A. 体现美国维护美洲利益的决心B. 实质是干涉拉美内政C. 反映美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D. 说明美国是文明国家31.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进程的“过渡”时期,要提出群众愿意接受的口号,并通过宣传影响群众,以夺取苏维埃的领导权。这一思想A.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B. 号召群众以暴力革命夺取政权C. 表明布尔什维克政党逐渐成熟D. 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准备32. 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德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