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日照市莒南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玩***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5.36KB
约13页
文档ID:354019639
山东省日照市莒南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1/13

山东省日照市莒南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H4 气体 ,另一个是装有H2气体,则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    B.原子总数    C.分子数     D.氢原子数参考答案:C略2.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 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 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 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 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茶叶灼烧需要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等,A正确;B、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或溶解固体,B不正确;C、过滤需要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确;D、检验铁离子一般用KSCN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选择和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实验仪器构造特点和使用的了解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名师点睛】本题从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入手,考查物质的检验方法、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等解题过程中首先确定实验原理,然后选择药品和仪器,再设计实验步骤3. 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b mol NaOH的溶液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 mol BaCl2才能使SO42﹣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C. D.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b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根据NH4++OH﹣═NH3+H2O可知每份中含有bmolNH4+,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BaCl2,根据Ba2++SO42﹣═BaSO4↓可知每份含有SO42﹣cmol.根据溶液不显电性,计算出每份中N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解答】解:bmol烧碱刚好把NH3全部赶出,根据NH4++OH﹣═NH3+H2O可知每份中含有bmolNH4+,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BaCl2,根据Ba2++SO42﹣═BaSO4↓可知每份含有SO42﹣cmol.令每份中NO3﹣的物质的量为n,根据溶液不显电性,则:bmol×1=cmol×2+n×1解得n=(b﹣2c)mol每份溶液的体积为0.5aL,所以每份溶液硝酸根的浓度为c(NO3﹣)==mol/L.即原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为mol/L.故选B. 4. 将少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如下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则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则可以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加快反应速率但由于消耗了部分锌,则生成的氢气减少,答案选D点睛: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设计新颖,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电池原理,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5.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参考答案:A略6. 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了32.5g;③铜片上析出1g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参考答案:A【详解】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正极材料是铜,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2H++2e-=H2↑,锌作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负极上Zn失电子而溶解,Zn片溶解的质量=64g/mol×=32.5g,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铜片上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H2)==0.5mol,则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m(H2)=0.5mol×2g/mol=1g所以正确的叙述为①③,故合理选项是A。

 7.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只有(甲)    B. 只有(乙)    C. 只有(丙)    D. 除(乙)均可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甲中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因此不能构成原电池乙中两个电极材料相同,没有活动性不同的电极,不能构成原电池丙中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了原电池丁中没有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8. 下列表示的是化学反应A + 2B=C + D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A. v(A) = 0.3 mol?L-1?8s-1    B. v(B) = 0.5 mol?L-1?s-1C. v (C) = 0.25 mol?L-1?s-1    D. v(D) = 0.2 mol?L-1?s-1参考答案:A在相同情况下,该反应υ(A)= =v(C)=v(D)可以把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统一用A表示A.υ(A) =0.3 mol?L-1?s-1;B.υ(A)= =0.25 mol?L-1?s-1;C.υ(A)= υ(C) =0.25mol?L-1?s-1;D.υ(A) =υ(D)=0.2 mol?L-1?s-1 9.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干冰气化       B.O2转变成O3       C.加热NH4HCO3     D.加热NaHCO3 参考答案:A略10. 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一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离子半径A2-大于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B.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B)>r(A)>r(C)C.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C-)>r(B2+)>r(A2-)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B>A>C参考答案:B【详解】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由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则A为ⅥA族元素,C为ⅦA族元素,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在C的下一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则B为Mg元素,C为F元素,A、B同周期,离子半径A2-大于C-,则A为S元素A.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序数A>B>C,A错误;B.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有r(B)>r(A)>r(C),B正确;C.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r(A2-)>r(C-)>r(B2+),C错误;D.A为S元素,B为Mg元素,C为F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2、7,故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C>A>B,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1.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B. C. D. 参考答案:D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 Cu2+ + H2↑ B.氧化镁和稀盐酸混合:MgO +2H+ = Mg2+ + H2O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 2H+ = H2O + CO2↑参考答案:B13.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A. K+、Na+、NO3-、MnO4-    B. Mg2+、Na+、Cl-、SO42-C. K+、Na+、Cl-、Cu2+    D. Na+、Ba2+、OH-、SO42-参考答案:BA、MnO4-在酸性溶液中显紫红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Mg2+、Na+、Cl-、SO42-在强酸性溶液中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是无色透的,B正确;C、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氢氧根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a2+与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点睛: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14. 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H2+Cl22H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2H2O2H2↑+O2↑④CuO+2HNO3═Cu(NO3)2+H2O  ⑤2HgO2Hg+O2↑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④⑤参考答案: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①H和Cl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①不选;②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②选;③H和Cl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③不选;④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④选;⑤Hg和O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⑤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发生变化,注意化合价的判断.15.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研究小组决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平衡状态”。

取5 mL 0.1 mol·L-1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为证明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且达到一定限度,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反应液,滴加AgN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