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397292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练习题(一)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2、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教师的道德在于()A.诲人不倦B.有教无类C.化民成性D.因材施教【答案】 C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的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教育公正D.教育人道精神【答案】 B4、()是影响教师成长的深层

2、心理活动,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它在教师选择教学目标和认知策略以完成工作任务中起导向作用。A.教学目的B.教学要求C.教学理念D.教学方针【答案】 C5、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表明教师在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上应该注意的是(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成长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答案】 B6、关于高校教师求实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求实道德品质对高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能影响较小B.求实道德品质直接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承担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C.大搞学术腐败是缺乏求实道德品质的表现D.高校教师在

3、科研中探索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答案】 A7、伪注、伪造和篡改文献、数据等行为均属()A.学术自由B.学术失范C.学术不端D.学术道德【答案】 C8、提出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强调“教者必以正”,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愈【答案】 B9、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A.教育理论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师品行【答案】 D10、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A.认真负责B.爱岗敬业C.努力学习D.一丝不苟【答案】 B11、道德的目的是()A.自律和他律的统一B.认识和实践

4、的统一C.权利和义务的统一D.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答案】 A12、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A.校长办公会B.校党政联席会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D.校学术委员会【答案】 D13、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教育家是()。A.梁启超B.陈独秀C.梅贻琦D.罗家伦【答案】 C14、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15、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A.价值观念单薄B.育人意识退化C.

5、角色意识淡化D.敬业精神弱化【答案】 C16、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答案】 B17、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看,教师所特有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是()。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传授知识D.爱国守法【答案】 A18、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19、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从职业道德的高度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是( )。A.德谟克里特B.昆体良C.维多思若D.蒙台涅【答案】 B20、

6、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不包括( )。A.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B.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C.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答案】 D21、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答案】 D22、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B23、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

7、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24、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25、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A.蔡元培B.梅贻琦C.竺可桢D.蒋南翔【答案】 B26、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27、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28、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要的是()

8、。A.给学生权利B.教给学生知识C.尊重和信任学生D.尊重学生家长【答案】 C29、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30、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教师的道德在于()A.诲人不倦B.有教无类C.化民成性D.因材施教【答案】 C31、教师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由衷喜悦和自我安慰的道德情感是()。A.荣誉感B.成就感C.幸福感D.自豪感【答案】 A32、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C.公民道德是

9、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D33、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A.蔡元培B.梅贻琦C.竺可桢D.蒋南翔【答案】 B34、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答案】 D35、教书育人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实现()的教育目标。A.培养社会主义人才B.社会主义德育C.立德树人D.博雅教育【答案】 C3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的重要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以人为本D.德识统一【答案】 B3

10、7、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四个统一”,即“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A.理论与实践相统一B.教学与科研相统一C.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统一D.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答案】 D38、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39、

11、教师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由衷喜悦和自我安慰的道德情感是()。A.荣誉感B.成就感C.幸福感D.自豪感【答案】 A40、道德是从()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A.精神B.实践C.信念D.实践一精神【答案】 D4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A.质的分析原则B.质量并重原则C.主客体双重性原则D.全面要求原则【答案】 A42、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43、道德是人们从()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A.“善”的规则B.“善”和“恶”的标准C.思想精神D.实践一精神【答案】 D44、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答案】 C4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承受性D.主导性【答案】 D46、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教师道德行为可以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B.教师道德行为的善恶可以反映教师不同的道德水平和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