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397243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 C2、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

2、习目标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答案】 C3、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以儿童、少年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列举了相关主题的作品供学生参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冰心小桔灯C.阿城溜索D.林海音窃读记【答案】 C4、阅读囚绿记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善于引导学生思考B.教师提问略显繁琐,不利于整体把握内容C.以学生为授课导向,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D.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增强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答案】 B5、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3、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 D6、教学鸿门宴这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试对这两种回答作一些评论。对于这一教学提问,分析不正确的是( )。A.问题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找准问题切入点B.这种问题没有具体答案,学生可自由

4、发挥C.这种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D.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仅仅给出判断,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依据【答案】 A7、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答案】 C8、阅读口语交际课“采访”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完整,具有可操作性C.活动化的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

5、答案】 D9、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堂导入环节,回答问题。 A.这样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B.这样的安排与议论文这一文体特征相暗合C.这样安排把握住了“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D.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教师使用学生问题导入,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答案】 B10、阅读鸿门宴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引用史料佐证“鸿门赦汉以致楚败汉胜”的说法B.脱离文本加以分析、探讨,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拓展思维C.教师结合使用媒体、史料资源。了解项羽不为人之熟知的智勇与鸿门赦汉的必然D.教师讲授分量过重,引用文言材料,学生参与度不高【答案】 C11、某教研室组织教

6、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一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理解错误的是( )。A.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B.主要由教师自行设计和组织相关探究活动C.应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D.应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进行跨学科学习【答案】 B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下列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适的是( )。A.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

7、,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B.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结合,进行交流讨论C.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D.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启发促进学生思考【答案】 D13、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并试对这位教师的做法加以分析A.孙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不够透彻B.孙老师对复习的处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C.孙老师的做法会使复习的效果大打折扣D.孙老师不必理会个别学生的质疑【答案】 D14、教学劝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积累文言词汇;掌

8、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及初步分析的能力;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A.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B.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C.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D.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答案】 B15、语文小测验后,老师发现学生对于已讲过的课文理解的程度不一样,导致分数有的高,有的低。对上述案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该案例表现了学生的差异性B.学生对同一现象理解的差异,定会造成学生成果的差异C.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不必改变教学策略D.教师不需要考虑如何建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内容

9、【答案】 A16、学习归去来兮辞并序,学生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种逃避,不值得认可。下列教师的做法中,最恰当的是( )。A.直接否定学生观点,因为和文章主旨不符B.不耽误上课,忽视学生的质疑,继续课程内容C.借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D.肯定学生阅读认真,请学生课后找同学交流【答案】 C17、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作为示范,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散步),连用两个“太迟”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春天的盼望已久,因为母亲冬天过得太艰难,可

10、见“我”对母亲的爱B.“等到惊蛰一犁土的春播时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了。”(榆钱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夏),采用比喻,突出了太阳的毒热与烈日的威势D.“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羚羊木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裤子上的裂缝比作伤疤,将“我”内心的愧疚表现得更强烈【答案】 C18、阅渎一位教师对课文故都的秋的教学分析,按要求答题。A.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B.该教师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C.该教师

11、准确把握了散文教学的重难点D.该教师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答案】 D19、教师带领学生在名著导读课上学习了莫里哀的悭吝人,作品中叙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下列作品中也有刻画了吝啬人形象的作品是( )A.红字B.玩偶之家C.项链D.威尼斯商人【答案】 D20、教师在教授某版初中语文教材藤野先生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A.设置第一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B.设置第二题是要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C.设置第三题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的贯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并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D.第四题属于拓展题,对于学生来说可

12、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理解,没有明确的设计目的【答案】 D21、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揣摩人物性格,教师组织了一场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对于该教学活动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教学方法的选取符合本文教学内容的特点B.角色扮演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本C.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本文教学重难点的解决D.角色扮演的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答案】 B22、在教学完高中语文课文氓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A.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理解氓的表现手法B.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诗经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C.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扩大对诗经不同主题篇

13、章的理解D.引导学生通过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答案】 B23、教师在讲到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时,举了一句与其意义相近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下面最恰当的一句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答案】 A24、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B.钴镯潭记C.洛神赋D.雁荡山【答案】 C25、阅读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整个过程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B.该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C.充分运用启发法、读书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D.强调多种方式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感知、理解、积累、吸收、运用语言的能力【答案】 C26、教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使动用法,特举出以下示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