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395699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南开区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一、(28分)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ng) 干涸(h) 咄咄逼人(du)B震悚(sng) 荣膺(yng) 矫揉造作(jio)C殷红(yn) 捷报(ji) 海阔天空(ku)D攀谈(pn) 晦暗(hu) 销声匿迹(n)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A缭绕 荡漾 歇息B环绕 荡漾 栖

2、息C环绕 飘扬 歇息D缭绕 飘扬 栖息3(2分)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一枚贝壳,遗落在海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一旦遇到懂它的人,就会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彩。中国出土的第一条“龙”仰韶文化的蚌龙,就是用贝壳堆起来的。贝雕,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奇思妙想完美结合之作。大连贝雕历史悠久。2019年,大连贝雕入选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连贝雕必将迎来新的辉煌。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

3、,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A。”“”B”。C。”D”。“”5(2分)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B“争暖树”,说明了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渐欲”“才能”,写出了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C“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

4、“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6(9分)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一文,完成各题。啄木鸟真的是益鸟周大庆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

5、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例如头鹰和大山雀,它

6、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奉安林科所(今山东省奉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杨树林中连续3年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选自光明日报,

7、有删改)(1)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蜡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D使目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

8、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B第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7(9分)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9、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10、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B.聚室而谋曰室:家C.杂然相许许:赞同D.惧其不已也己;已经(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始一反焉B.汝之不惠C.帝感其诚D.无陇断焉(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作铺垫。B.文章最后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二者是同时到来的。C.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D.本文偏

11、重论述,不属于叙事类作品,以整句为主,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很多,没有写出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二、(7分)8(7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5)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三、(7分)9(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

12、:“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选自说苑) 注释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衽 (rn):衣襟。负贩:背货贩卖。明:证明。说 (shu):劝说,说服。不肖:不贤。(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鲍子不以我为怯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3)管仲为

13、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四、(15分)10(15分)阅读野菊花之恋一文,回答问题。野菊花之恋刘文方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泉的老树搀扶着甄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看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随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的。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它是质朴而勇于面对悬崖峭壁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

14、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让自己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在这样的环境里,它完成了自我的超越,花香四溢。它就是这样,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野菊花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的香气四处飘散。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杳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杏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