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Q****3 文档编号:35391020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布隆吉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王 生 祥 二00五年元月二十二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珍贵意见和建议。 二四年工作的回顾 2004年,乡人民政府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生态立乡、项目强乡、民营活乡、产业富乡、依法治乡、实干兴乡的目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抓草畜、小康住宅抓示范、加快进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依靠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与时

2、俱进,扎实工作,使各项事业顺利推动,完成了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乡经济稳步进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04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435.12万元,较上年增加736.9万元,增长12.9%,其中:畜牧业收入达到1061.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6%;二、三产业收入达到3400万元,增长2.1%;农业增加值达到2011万元,增加134万元,增长7.1%;工业增加值达到344万元,增加14万元,增长4.2%;乡财政实现收入192万元,增加10万元,增长5.5%;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万元,增加160万元,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

3、3元,人均从畜牧业获得纯收入191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1、深化贯彻中心一号文件精神,全力落实各项增收措施。 过去的一年,我乡仔细贯彻落实中心一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把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拉动经济进展的要害措施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化进程加快。2004年,全乡总播种面积达到23761亩,粮食播种面积3789亩,其中,小麦3308亩;经济作物面积11969亩,较上年增加2816亩,其中,棉花面积11563亩;种植饲草10043亩,其中,正茬饲草8003亩,比上年增加797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34%;粮、经、

4、草比例达到16:50:34,多元种植格局初步形成。 (2)提升草畜产业,加快进展步伐。草畜产业是我乡重点产业,2004年,我乡继续把做大做强草畜产业,非凡是牛羊产业作为全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五个增加”入手,加大要害措施的落实力度。一是增加饲草面积。以草促畜,正茬种植8003亩,复种2040亩,全乡饲草面积达到10043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8.9%,为养殖业进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增加规模养殖户带动千家万户。围绕建大户带散户、建龙头带产业的思路,走以种促养、以养促种、牛羊养殖相结合,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路子。加大大场大户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引导、政策扶持,在巩固提高已建成的5个千只

5、种羊场的基础上,又扶持进展了3个百头牛场;三是增加设施养殖户。通过采取集体扶持的办法,大力进展设施养殖业,建设设施养殖示范小区 7个,全乡设施养殖示范小区累计达到17个,建成百只种羊场110户,暖棚圈舍341座,设施养殖户累计达到680户,占到全乡总农户的62%;四是增加优质新品种提升畜产业。在坚持推广暖棚养殖技术的同时,努力在增加牛羊优质新品种、改良土种牛羊方面做文章。全乡共调入新品种肉羊800只,调入新品种肉牛 200头,并建立冻精授配点3个,温精授配点4个,年内改良肉牛500头,肉羊7000只;五是增加养殖数量形成整体优势。止目前,全乡羊饲养量达到9.2万只,牛饲养量达到4099头,牛羊

6、饲养量逐年增加,转化速度逐步加快,日益呈现出蓬勃进展的良好势头。 2、坚持内引外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入园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防火防盗门窗加工项目的考察论证、立项和场地划拨工作;二是总投资352万元的九下村农业综合开发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年内完成60%的工程量;三是布隆吉村移民点扶贫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区的水、井、渠、电、林、路基本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四是配合县草原治理处完成了40万亩天然草场禁牧围栏工程;五是投资160万元完成了常吉棉业扩建技改工程;六是引资235万元建成三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红砖厂项目,当年投产运营;七是完成了跃进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申报

7、、考察论证,并通过了水利部管委会的审批(项目总投资为552万元,按照国家60%的投资额是330万元)。 3、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坚持增收节支、量入为出的财政收支原则,仔细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省市县分税体制,全力实施税收目标责任制,加大征管力度,主动培植税源,努力营造宽松的税收环境,强化预算外资金治理,优化支出结构,多方引税,实现财政收入192万元,较上年增加10万元,增长5.5,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基本保证了职工的工资发放和机关运转。信用社强化服务、加强治理,年内吸纳存款1560万元,较上年增加370万元,增长31.1。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理调度资金,年内累计投放贷

8、款1800万元,帮忙农资部门调运农资620吨,有力的支持了全乡重点产业和乡镇企业进展,解决了各业生产中资金紧缺的困难,保持了全乡经济社会健康稳步进展的良好态势。 4、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可持续进展潜力不断增强。 一是立足生态立乡,加大绿化造林工作。以绿色通道、风沙口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为主,采取定地点、定单位、定人员、包成活、包治理的办法,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全乡共营植绿色通道7条8.25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25条29.5公里,造林面积达到1101亩,完成宜林荒滩造林3100亩,共栽植杨树、沙枣、红柳等乔灌木 37万株,全面完成了年度植树造林任务。二是严格土地管护政策,果断制止“四乱”行为的

9、发生。全年共查处无序开荒破坏植被的违法行为11起,有效制止了乱收移民、破坏生态、乱采乱挖的行为。全乡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大为改观。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小康社会进程。乡村两级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紧抓不放,费心思,花精力,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力度。带动了全乡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万元。 1、道路交通建设取得新成绩。一是完成了杨家桥至铁路道口14.7公里县乡主干道路油 面铺筑工 程; 二 是 完 成全乡32.25公里村村通道路基础工程;三是协助完成“双石”公路双塔段

10、8公里的油路铺筑工程。 2、小康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群众自愿、集体扶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采取乡、村、组共同扶持,领导包抓、单位包户、责任到人的办法,完成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一个,修建户10户,总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建成县级小康住宅示范户40户。目前,市、县小康住宅已全部入住。同时,全乡完成了50户一池三改生态型沼气池建设工程,使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3、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主动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全乡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争取投资200 万元的四个村渠系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投入资金30万元,加固维修渠道

11、21公里,维修塘坝6座,架设农电线路1.9公里;大力推行节水浇灌措施,有力地缓解了水地相争的矛盾。 4、民间及社会投资热潮初显。投资60万元完成了12户个体商业门点建设任务;投资130万元完成了九上村、布隆吉村村委会建设和兴隆农场、海隆农场办公用房建设工程;完成了政府街美化、硬化的前期预备工作。 5、电力通迅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全乡新架、整改高低压线路1.9公里,改造装配变台8个,供电量达到252.5万千瓦,较上年增加21.1万千瓦;主动争取,完成了电信通讯无线市话基站建设工程,开通了国际互联信息网络;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2%,电话装机量达到528部,占总农户的48%,较上年增加7

12、6部。农机总量达到898台,摩托车数量达到769辆,农民人均储蓄存款较上年增加200元,达到2980元,增长7.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5平方米,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三、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社会各业保持稳定。 1、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坚持精减、效能、节支三结合的原则,在大力精减机构、压缩人员编制的同时, 全面推行了以“竞争上岗、双项选择”为主的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乡干部“四分考核制”和“末尾淘汰制”。稳步推行了合村并组工作,按照县上总体要求全乡合村1个,并组4个,精简干部编制22名,节约财政支出7万元,结合合村并组工作推行了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增强了干部的

13、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了工作主动性。 2、土地经营体制进一步稳固。2004年,乡政府以促进经济进展、维护社会稳定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巩固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三十年不变。尊重农民群众的经营自主权,仔细贯彻执行税费改革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规范水利及“两工”治理使用体制,保证了农民负担不反弹。放活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引导农民群众面向市场,从事非公经营活动,兴办民间流通服务组织,解决就业压力,活跃农产品市场。全乡从事农产品流通贩运的农户达到49户,从业人员52人,购销总量达到1.14万吨。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达到185户,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

14、、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良好格局。 3、税费改革稳步推动,农民负担逐年下降。一是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保障措施,严格执行农业税征收治理政策,提高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坚持收公平税、明白税;二是果断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和农税灾歉减免政策,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5.87元,仅此一项农民负担减少9.7万元;三是落实兑付中心粮食直补资金5.68 万元,杜绝了乱摊派、乱集资,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4、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乡上主动协商,多方筹措资金,偿还和兑付各种欠款60万元;与河东馨绿峰啤酒花公司协调,兑付2003年啤酒花款22.36万元;兑付历欠服役军人优抚费

15、1.8万元,老复员军人优抚费1万元,企业历欠外债25万元 。 5、全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全乡上下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安全,加大各项措施的落实力度,开展常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学校、集镇公共场所、村组居民区、企业厂矿等重点地段的安全隐患30处,投资13万元,整修危房6间,危墙130米,不合格动力及照明线路1500米,安装乡、村消防栓接口5个,消防水带10条,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的健康进展。 6、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仔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和高危人群的治理帮教,主动开展治安整治活动和禁毒工作,旗帜鲜明的开展反邪教活动,严厉打击伤害、盗窃及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使全乡的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全年刑案发生1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3起,下降16.7%;治安案件19起,上升11%,共打击处理违法人员26名。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9起,年内无重大恶性案件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展制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