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

上传人:z** 文档编号:35349549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个结合”专题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两个结合”已成为我们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基本遵循与重要内容。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深化理解并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既要科学把握其内涵要义、精神实质、结合方式、践行路径,又要正确领悟“两个结合”的内在联结与辩证关系,促进“两个结合”的有机统一,着力把“两个结合”结合好。“两个结合”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个结合”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指向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每一个结合的对象、内容、方式、目标而言,它们处在不同的层面,无疑是相

2、互区别的。第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质上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在两个领域间的贯通与融会。具体说来就是,作为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其基本原理的应用必须合乎中国国情、符合中国需要,而不能搞教条主义、搞本本主义;与此同时,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又能够从中国具体实际中获得成功经验与创新思考,经系统总结和凝练提升后使自身得以丰富发展。与第一个结合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种理论学说与一种文化形态的结合,是同属精神领域中的认识成果之间的联通与互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有时域、空间和功能、作用上的差异,

3、但在瞩目关切的课题内容、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这使二者具备了结合的可行性与现实性。比如,马克思主义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理念补充、原典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弘扬过程中则能够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方法指导、主题引领。“两个结合”在各自内涵、取向、方式上的相互区别,并不能也没有遮蔽、消解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二者的紧密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两个结合”的立足点、出发点是共同的,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与各自特定的结合对象发生联系。“两个结合”不是各不相干的两种类型的结合,而是源于共同的基点并朝向不同方向去延展、去开拓的结合。二是“两个结合”的目标追求是一致的,即坚

4、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新时代新征程视角来看,推进“两个结合”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使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鲜明特质。三是“两个结合”是互为作用、互为支撑的。第一个结合把着力点放在把握实际、指导实践方面,着重解决理论引领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发展的问题;第二个结合突出思想融通、理念互鉴,着重解决科学理论

5、汲取文化精华、赋予中国风格与气派问题。这两个层面上的结合不可分割,既在逻辑构架上内在联通,又在精神气韵上映照呼应。进一步讲,从“两个结合”各自的地位与功能看,第一个结合具有“总体指向”特征,发挥着奠定根基、指引道路和方向的作用;第二个结合带有 “重点凸显”属性,施展着立起支柱、植入筋骨与血脉的功效。“总体指向”特征与“重点凸显”属性相比较而存在、相协调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需要深厚牢固的根基,也需要挺拔有力的支柱,唯其深厚根基与挺拔支柱合力共为,方可托举起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两个结合”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二者结合好。“两个结合

6、”由“一个结合”发展而来“两个结合”的相互区别与紧密联系,从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亦可得到充分印证。联系党的历史看“两个结合”的辩证关系,需要先行明确两个问题。一方面,“两个结合”是新论断,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往对第二个层面的结合未曾关注、未曾推进,只是被统汇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之中了,由“一个结合”予以总括包含。我们在新时代凸显“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恰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获得的基本结论。另一方面,“两个结合”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绝不可视为只是对此前“一个结合”的拆分。以往我们对第二个层面结合的关注与推进,总体看是从属于第一个层面结合的,既比较笼统也不够突

7、出,且尚未达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准把握。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独立出来,由“一个结合”进展到“两个结合”,不仅是认识上的深化,更是实践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就认识到,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在与中国革命、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中才能发挥作用。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8、要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可谓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融通一体的思想结晶。认识上的清醒与明晰,推进着实践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注重与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结合,由此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足发展,以一系列创新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包括与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相结合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始终为我们党自觉遵循并坚定不移,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

9、富强、人民幸福的法宝,成为我们党走过百年辉煌、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史诗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两个层面上的结合贯通党的发展历程中,“两个结合”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由“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记载着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不断提升认识的历史写照。这一历史进程及其成就告诉我们,从“一个结合”延伸发展而出的“两个结合”,本就在内容上联通、在方法上契合、在追求上一致,切不可片面化理解、封闭化把握、机械化推进。归结到一个基本要求上,就是把“两个结合”结合好。“两个结合”需要辩证把握统筹推进贯通于党的发展历程,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融会在马

10、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中,“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予以科学指引。把“两个结合”结合好,要求我们必须把“两个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必须辩证把握并统筹推进“两个结合”持续走深走实。把“两个结合”结合好,要正确把握推进“两个结合”的时代任务和现实路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11、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弘扬光大,将其中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华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把“两个结合”结合好,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党的二十大的要求,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

12、、所拥有的理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

13、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把“两个结合”结合好,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直面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践探索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两个结合”持续深化,“两个结合”的结合也要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