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340763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广东省江门市金山学校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常温下,AgCl、AgBr、AgI的溶度积常数(Ksp)依次为1.810-10mol2L2、5.01013mol2L2、8.31017mol2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在水中溶解能力AgClAgBrAgIB在AgCl饱和液中加入足量浓NaBr溶液有AgBr沉淀生成C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Cl溶液不可能有AgCl沉淀生成D在AgI饱和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析出参考答案:C2. 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

2、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参考答案:B3. 下列各图中能表示A(g)+B(g)2C(g)(正反应放热)这个可逆反应的图像为( )参考答案:A略4. 等电子体之间结构相似、性质也相近。以下各组粒子不能互称为等电子体的是A. CO和N2 B. O3和SO2 C. CO2和N2O D. N2H4 和C2H4参考答案:D略5.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 +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当单独改

3、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催化剂,V正、V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V正、V逆 都增大,且V正 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C、降温,V正、V逆 都减小,且V正 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D、增大氮气的浓度,V正、V逆 都增大,且V正 增大倍数大于V逆 增大倍数;N2 转换率减小,H2转化率增大参考答案:D略6. 目前,世界上已合成了几百种有机超导体,TCNQ是其中之一。TCNQ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TCNQ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所有的氮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属于芳香烃C分子式为C12H4N4D该物质难溶于水参考答案:B略7. 元素X和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

4、周期,X和Y两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和Y都是性质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B.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2XC.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D.Y能置换酸中氢,放出氢气,但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参考答案:BC8.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 D粗盐提纯,选和 参考答案:A【名师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5、;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 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较快;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有无化学安全隐患,如倒吸、爆炸、吸水、泄漏、着火、溅液、破损等。9. 用酸滴定碱时,滴定前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低于水平线,滴定结束时读数正确,会使测得的碱溶液的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B略10. 已知在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 O2(g) =CO(g) H1 = 110.5kJ/mol C(s)+O2(g)=CO2(g), H 2= 393.5kJ/mol 则C(

6、s)+CO2(g)=2CO(g) 的H 为 ( ) A283kJ/mol B172.5kJ/mol C -172.5kJ/mol D-504 kJ/mol 参考答案:B略11.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错误的是( )A甲烷的比例模型为 BHF的电子式为 C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D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参考答案:B略12. 为了鉴定卤代烃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加入AgNO3 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 加热 加入5ml4mol/LNaOH溶液 加入5ml4mol/LHNO3溶液 A B C D参考答案:B略13. 在锌片和盐酸的反应中,加入下列试剂,

7、可使生成氢气的速率变慢的是A硫酸铜晶体 B水 C氯化钡晶体 D醋酸钾晶体参考答案:BD1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与B反应生成C的可逆反应,反应速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A. A+BC B. 2A+2B3C C. A+3B2C D. 3A+B2C参考答案:C略1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联合制碱法制造纯碱和氯化铵,原料的利用率高,完全不必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B.化工生产技术始终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侯氏制碱法也还需要改进C.社会对纯碱的需求是纯碱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D.纯碱生产技术的再创新需要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协同作用参考答案:A解析:化工生产一般都会产生污染物,

8、要科学地评价纯碱生产技术及其他化工生产技术。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_ _ _。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

9、层的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请你写出下层该物质与NaOH水溶液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和之间增加如右图装置,以除去乙烯中的杂质气体,则A中的试剂应为_ _B中的试剂应为_,气体经过B无现象即可证明是较为纯净的乙烯。(5)若证明乙烯和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将产生的气体经净化后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再接入右图装置,向 D中加入_溶液,若无淡黄色沉淀产生,则能证明。参考答案:(1)CH2=CH2+Br2 CH2 Br-CH2 Br(2)bc (3)略 (4)NaOH、品红 (5)硝酸银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24分)

10、(I)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甲、乙两方案。方案甲:实验1:取少量无水乙醚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金属钠。实验2:各取3mL无水乙醚于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等物质的量的苯酚和乙醇,再投入大小相同的钠块。方案乙:各取少量等物质的苯酚和乙醇于试管中,均在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化后,各放入相同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已知:苯酚的密度为1.07g/mL)(1)方案甲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2)方案乙中观察到:在乙醇中,钠很快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且表面产生白色悬浮物,最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 实验中观察到的白色悬浮

11、物为 ;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可能原因有_。(II)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3)反应结束后,要检验a中乙醇催化氧化的生成物,可加入 浊液并加热,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写字母)。氯化钠溶液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然后,再通过(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参考答案: 略18. (4)制丙烯时,还

12、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 。(填序号)来源:Z+xx+k.Com饱和Na2SO3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石灰水 无水CuSO4 品红溶液参考答案:略19. (12分) 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CO和H2O反应转化为绿色能源H2。已知:2CO(g)+O2(g)2CO2(g) H=-566kJmoL12H2(g)+O2(g)2H2O(g) H=-483.6KJmoL1H2O (g)H2O(l) H=-44.0KJmoL1(1)氢气的燃烧热H= 。(2)写出CO和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 。(3)往 1L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1.00mol CO和1.00mol H2O(g),在t时反应并达到平衡,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则t时CO 的转化率为 ;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此时平衡常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平衡将 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4)为了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