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黯然淡****微信 文档编号:3533665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新海岸新区信阳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B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的中碳、氧的质量比为1:2 D二氧化碳是由许许多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A坩锅钳B药勺C锥形瓶D托盘天秤4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冰的新固态,这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这种新形态被称为“冰XVI”,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下列关于“冰XVI”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性质与普通水完全相同B它是一种纯净物C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普通水不同D“冰XVI”中水分子不再运动5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变得很剧烈,则水的作用是()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还

3、原剂62018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将二氧化碳和水高效转化为甲烷,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D这个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而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BCD8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9

4、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10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上升,则装置一定漏气B推动活塞,若装置不漏气,则长颈漏斗中液柱不断上升C若装置不漏气,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若装置不漏气,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11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12六安是一座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勤劳智慧的六安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无数的瑰宝,下列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摘茶

5、叶B煎蒿子粑粑C板栗切口D葛根磨粉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 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5反应后质量/g未测211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中未测值为零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1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属于相对稳定结构B属于同种元素C属于同种离子D容易与形成化合物15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铱的元素符号是IrB铱原子的

6、原子序数为77C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设计如下鉴别方法:先把两瓶溶液分别贴上标签A、B,然后进行实验。加入的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1锌粒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气泡A是_溶液;B是_溶液方法2碳酸钠溶液A中_;B中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小红同学将未知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34g,加入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待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33.7g。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8(8分)请根据硝酸铵(NH

7、4NO3)的化学式进行计算:(1)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3)已知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28%(杂质不含N),则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4)计算_克的硝酸铵与30g尿素(CO(NH2)2)的含氮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用百分比表示)。(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填字母序号)(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性质。(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

8、利用的是_。(选填)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C沸点的不同D化学性质的不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试题分析: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哪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有同学提出可能是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答案选择A考点:科学探究的环节2、D【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物质不能用原子来解释,错误;B、元素属于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C、二氧化碳的中碳、氧的质量比为:12:(162)=3:8,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许许多多二氧化碳分子

9、构成的,正确。故选D。3、C【解析】A、仪器是坩埚钳,故A不正确;B、仪器是药匙,故B不正确;C、仪器是锥形瓶,故C正确;D、仪器是托盘天平,故D不正确。故选C。4、B【解析】A、冰XVI物理性质与普通水完全相同错误,如状态不同, 故不符合题意;B、冰中只有水分子,它是一种纯净物,故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普通水分子相同,故不符合题意;D、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水分子不再运动错误,故不符合题意。5、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催化剂的性质【详解】因为产物只有碘化镁,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水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即水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题意,加水后碘与镁的反应加快,再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化学反应

10、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C。【点睛】元素守恒是判断物质是否参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面6、A【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详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图中共有CO2、H2O两种氧化物,故A正确;B、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误;D、这个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A。7、C【解析】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B选项不正确,

11、不符合题意;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分,化合反应有“多变一”的特征,分解反应有“一变多”的特征,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抓住三种反应的基本特征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A、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C、由图可知,两种反应物一种是化合物,一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

12、于单质,错误;D、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正确。点睛:据变化示意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类型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和反应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9、B【解析】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0、C【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13、。【详解】A、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上升,则装置一定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断上升,则装置一定不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若装置不漏气,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D、若装置不漏气,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1、D【解析】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

14、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2、B【解析】A、采摘茶叶只是摘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煎蒿子粑粑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板栗切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葛根磨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B。13、C【解析】试题分析:有题中提供的信息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知,Y为生成物,质量增加为11g;Z为生成物质量增加为9g;Q为反应物质量减少为16g;因为质量增加的质量大于质量减少的质量,故X为反应物,减少的质量为4g,故A选项X中未测值为零,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两种反应物和两种生成物;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故答案选择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4、B【解析】试题分析:A、最外层电子分别为6、7都未达到8的相对稳定结构,错误;B、质子数相同,那么属于同种元素,正确;C、其质子数不同,形成的离子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