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35****微信 文档编号:35327928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加热液体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收集二氧化碳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向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B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

2、钾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3下列关于氧气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都发光放热C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必需要用酒精灯加热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定到产生连续性气泡时再收集4氧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5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a粒子(带正电荷的氮核)菱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a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C金原子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等D金原子核占据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6当物体带电时,用试电笔(筒

3、称电笔)测试,电笔会发光。电笔中填充的气体是()A氧气B氖气C氢气D氮气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般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D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个的原子结构一定是不稳定结构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冰雪融化C酒精燃烧D汽油挥发9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列我省有关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大节能

4、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B推广使用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C加快勘探开采煤矿,加强火力发电D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盐酸C洁净的空气D铜绿1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14.03.2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1.0Aa和b是反应物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液态水凝固成冰,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

5、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实验1中的小木条中部a、b、c处颜色最浅的是_(填序号),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2)实验2中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14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甲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用来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2)能够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主要是因为氧气具有_的性

6、质,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3)如图乙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满,你认为是否正确,理由是_。(4)下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小明同学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做完实验后,他将实验的共同点进行了总结:三个反应都比在空气中发生的更剧烈,他认为反应的剧烈程度主要和_有关;三个实验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其中丙图中水的作用是_,三个反应成实验还具有的共同点是_(写一条即可)。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7、(填上图字母,下同);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改进装置,在试管口塞一团_,这样改动目的是_;(3)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中常用固体碳酸钙与液体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用_装置,收集装置用_装置。16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1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1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1。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1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1与NaOH发

8、生了反应。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方案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两个充满SO1的100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1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填序号)。a15mL b8mL c5mL d3mL方案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1的300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mL水和NaOH溶

9、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1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18.4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_;(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_?18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

10、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1)饮酒会使人判断能力的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属于_驾驶。(2)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_(3)乙醇(CH3CH2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4)乙醇(CH3CH2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_(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_(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_(4)木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_(5)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

11、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此选项正确;B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此选项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气管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此选项正确。故选:B。2、A【解析】A、向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刚开始加热时,温度低,不能使氯酸钾

12、分解,不产生氧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高锰酸钾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A。3、D【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不一定都发光,如缓慢氧化不发光,故不符合题意;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无需用酒精灯加热,故不符合题意;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所以要等到导管口

13、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故符合题意。4、B【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5、A【解析】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项正确。B、金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电子围绕原子后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实心的球体;故选项错误。C、金原子的质量大于a粒子(带正电荷的氮核)的质量;故选项错误。D、金原子只占据原子内部很小的空间,大部分空间都是电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错误。故选:A。6、B【解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可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电笔中填充的气体是氖气; 故选:B。7、A【解析】A、燃烧一般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丝的发光、发热,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等,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阴离子,电子也带负电,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故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个的原子结构不一定是不稳定结构,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