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35****微信 文档编号:35327923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201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为增加节日氛围,节日期间提倡大量燃放烟花炮竹B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D市区尽量开车出行2已知:,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和固体混

2、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的质量C固体中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由图a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b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

3、围的空气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mL,内盛1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12 mL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6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7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 B海水晒盐 C黄瓜榨汁 D干冰升华9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10下列物质属

4、于氧化物的是A氯化钠B液态氧C二氧化锰D硫酸11如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BCD12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C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D硫在氧气

5、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改变的物质B二氧化锰是一切反应的催化剂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D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反应15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由此可以推断此物质的元素组成是A只含硫元素和氢元素B只含氧元素C含有硫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小组同学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排

6、水法收集。根据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仪器D的名称是_;(2)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上图中的B、C、E、F、H、K、N、O和_。(3)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4)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瓶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5)小组同学继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最好选用_方法收集氧气。(6)选择制取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_和气体的性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

7、分)2003年8月以来,我国齐齐哈尔等地相继发生了侵华日军遗留的芥子气泄漏伤人事件。芥子气化学式为(C4H8Cl2S),求:(1)芥子气的相对分子质量_。(2)芥子气中碳、氯元素的质最比_。(计算结果保留最简单整数比)(3)芥子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_18(8分)现有一种化肥硝酸铵(NH4NO3),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肥硝酸铵由_种元素组成,其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2)求60kg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_;_;

8、(2)实验室选用A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如何改进装置_。(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_;(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装置,若使用装置H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填e或“f”)通入。(5)利用H装置收集氧气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是_,(6)某同学发现他家的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硝酸铵(NH4NO3),则:这种氮肥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100k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

9、分)1、C【解析】A、大量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B、就地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可以减少烟尘的产生,故正确;D、较多的开车出行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故选C。2、A【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KCl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气体O2,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但由于、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故氧元素质量不会变为0,正确,B、生成O2的质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错误,C、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错误,D、由于固体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

10、量分数应增大,错误,故选A考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量的变化,催化剂的特点3、A【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错误;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催化剂,错误。故选A。4、C【解析】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错误;B、由图a可知,火柴头斜向下是为了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C、金属镁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故正

11、确;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了温度,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故错误;故选C。5、D【解析】A、试管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后液体飞溅,选项错误;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应取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选项错误;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量取不超过,防止药品的浪费,选项错误;D、试管、坩埚、蒸发皿等仪器都能直接加热,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6、A【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钠元素与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A。7、C【解析】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不会

12、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也不会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C、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符合题意;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造成水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C。8、A【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火药爆炸是物质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海水晒盐是溶剂蒸发,溶质氯化钠结晶析出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黄瓜榨汁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3、错误,故选A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9、A【解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氧气的质量在增加,反应停止生成物氧气的质量不变。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10、C【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氯化钠中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液态氧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14、故选项正确;D、硫酸中有氢、硫、氧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11、D【解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表示的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得化学方程式。故选D。12、D【解析】A、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不能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也可能是氮气或者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错误;B、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不证明CO2与水反应,也可能是其溶于水,错误;C、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一定是CO,也可能是甲烷等含碳的可燃性气体,错误;D、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正确。故选D。13、D【解析】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A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错误;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黄光,C错误。故选D。考点:常见实验现象14、C【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