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2、如图所示,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车行驶到弯道处的速度若大于规定速度v,则火车轮缘和内轨挤压B.弯道半径越大,火车所需向心力越大C.火车的速度若小于规定速度v,火车将做离心运动D.火车若要提速行驶,弯道的坡度应适当增大3、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4、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于2019年11月2日上午8:00在海安高级中学开幕,整个比赛共历时两整天。
以上记录的“时间”数据分别指的是( )A.时刻和时间间隔 B.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 D.都是时间间隔5、如图所示的一段圆弧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由图可知,物体是做下列哪种运动()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C.曲线运动 D.减速直线运动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v 与时间t的关系为v=4+2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加速度大小为 4m/s2B.任意相邻 1s 内的位移差为 2mC.任意 1s 内速度增量为 4m/sD.t=2s 内的位移大小为 16m7、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P.用力压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增大,P上移; B.F减小,P下移;C.F增大,P下移; D.F减小,P上移;8、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电杆P到电杆Q所用时间为6 s,已知P、Q电杆相距60 m,车经过电杆Q时的速率是15 m/s,则( )A.车经过P时的速率是5 m/sB.车的加速度是1.5 m/s2C.P、O间距离是7.5 mD.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是9 s9、如图甲所示,A 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 车在后面匀速向 A 车靠近,A 车司机发现后启动 A车,以 A 车司机发现 B 车为计时起点(t=0),A、B 两车的 v-t 图象如图乙 所示.已知 B 车在第1s 内与 A 车的距离缩短了 x1=1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车的加速度 a 的大小为 3m/s2B.A 车的加速度 a 的大小为 5 m/s2C.若 A、B 两车不会相撞,则 A 车司机发现 B 车时(t=0)两车的距离 x0 应大于 36mD.若 A、B 两车不会相撞,则 A 车司机发现 B 车时(t=0)两车的距离 x0 应大于 28m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取g=10m/s2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A 仍静止不动C.A对桌面的摩擦力变小D.A所受的摩擦力变大11、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1 m,则 ( )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C.前1 s内的位移是6 m D.1 s末的速度是1.6 m/s1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b的加速度大于物体a的加速度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900mD.40s时,a、b两物体在同一位置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如图甲为某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A与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纸带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和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F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14、(10分)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乙所示,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回答:甲(1)在B、C、D三段纸带中为3,4两点的纸带,选出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填B、C或D); 乙(2)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从纸带A上可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将一个小球从倾角α=37º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12.0m/s向下坡方向水平抛出,求:⑴经历多少时间小球打到斜面上?⑵小球离斜面的距离最大是多少?16、(12分)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1)这时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多大?(2)若用一个平板把下面的物体m2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平板受到的压力为m2g,求这个过程中m1上升的距离多大?(3)若用一个平板把下面的物体m2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上面物体m2的压力。
17、(12分)汽车智能减速系统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能够侦测到前方静止的障碍物并自动减速的安全系统,如图所示,装有智能减速系统的汽车车头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在某次测试中,汽车正对一静止的障得物匀速行驶,当汽车车头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360m时,汽车智能减速系统开始使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同时汽车向障碍物发射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当汽车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信号时,汽车速度大小恰好为10m/s,此时汽车车头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为320m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从发射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C【解析】A.由加速度公式知物体的加速大小和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由公式知速度变化大,如果经历的时间也很大,那么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加速度为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变化率,故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故C正确;D.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滑块,其加速度为零,但是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2、D【解析】火车转弯时,为了保护铁轨,应避免车轮边缘与铁轨间的摩擦,故火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完全提供向心力,有:F=mgtanθ=m,解得:.火车行驶到弯道处的速度若大于规定速度 v,所需向心力增大,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不够,还需要外轨对车轮向内的挤压来提供一部分,则火车轮缘和外轨挤压,故A错误;当m、v一定时,r越大,F向越小,故B错误;火车的速度若小于规定速度 v,所需向心力减小,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过剩,还需要内轨对车轮向外的挤压来抵消一部分,则火车轮缘和内轨挤压,火车不会做离心运动,故C错误;合力F向与m一定时v变大,弯道的坡度适当增大,则θ增大,r也变大,由可知火车速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D.3、A【解析】甲、v-t图象的斜率恒定不变,则表示加速度恒定不变,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乙、a-t图象表示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说明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丙、v-t图象的斜率恒定不变,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丁、该a-t图象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均匀变化,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4、A【解析】2019年11月2日上午8:00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比赛共历时两天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是时间间隔。
A. 时刻和时间间隔故A项正确;B. 时间间隔和时刻故B项错误;C. 都是时刻故C项错误;D. 都是时间间隔故D项错误5、D【解析】ABD. 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知,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故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D正确;C.由图象可知:速度方向一直为正,没有改变,所以质点做直线运动 v−t图象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情况,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故 C错误故选:D6、B【解析】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中的系数可得质点的初速度,加速度,A错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为,B正确C错误;t=2s内的位移,D错误.7、CD【解析】若在两镜之间桌面用力F下压,M、N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会在刻度尺上从P点移动到P'点,则P'的位置比P低,其力越大,移动越明显,故A错误,C正确;同理可知若F减小,光束的入射角增大,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点会上移,故B错误,D正确.故选CD.【点睛】此题考查放大法研究物体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用力F下压,M、N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这也是此题的难点.8、ACD【解析】AB.已知PQ点间的时间,位移,末速度,由:和,代入数据解得:,,故A正确,B错误;C.已知OP的初速度,加速度,末速度,由:,解得:OP=7.5m,故C正确;D.已知OP间的末速度了,又知道加速度,故可以求的时间:,故OQ总时间为9s,故D正确;9、AC【解析】AB.由图可知,在t1=1s时A车刚启动,两车缩短的距离为:x1=vBt1,代入数据解得B车的速度为:vB=12m/s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车的加速度为:故A正确,B错误。
CD.两车的速度达到相等时,两车的距离达到最小,对应于v-t图象的t2=5s,此时两车已发生的相对位移为梯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