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319323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要求: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学习任务二:初读浪淘沙,了解诗意读懂诗歌,理解诗意,并作批注。 学习任务三:想象画面 感受气势1.品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哪个民间故事呢

2、?(指名读) (2)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着重正音:九曲(q) 浪淘风簸(b) 南朝(cho) 净无苔(ti) 畦(q) 绕(ro) 闼(t)着重辨形:“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尧字歌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4)齐读,读出节奏。(课件出示)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书湖

3、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学习任务二略学习任务三:1. 我仿佛看到了黄河弯弯曲曲,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2. (1)牛郎织女 (2)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四: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学习江南春1. 看到诗题,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2. 初读感知,读出诗味。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 借助注释学习前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春景?4. 借助

4、注释学习后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习任务五: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古诗,明意悟情。熟读成诵,吟出诗韵。依据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书湖阴先生壁。(1)解诗题,明背景。(2)初读诗歌,读通诗句。(3)再读诗歌,明意悟情。学习任务六:统整古诗,梳理学法1. 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 学完这三首诗,我们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四:1.略2.略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

5、,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4.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学习任务五: 1.解诗题,明背景。诗题:“书壁”意为“在墙

6、壁上写诗”,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2.初读诗歌,读通诗句。(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提示: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

7、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3.再读诗歌,明意悟情。诗意: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湖阴先生是个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的人。(3)出示提纲,明确重点。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B.本首诗中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8、法?C.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汇报交流。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继续引导: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指名学生朗读。)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

9、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小结: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学习任务六: 1. (1)三首诗都是写景诗。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

10、,第三首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三首诗都隐含了古代文化知识。浪淘沙(其一)和(书湖阴先生壁都隐含了典故。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看注释。可以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诗意。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古诗的意思。 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猜想文意。读了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我猜想: 我的疑问: 学习任务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说说课文大致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晶莹 摇

11、篮 壮观 和蔼 资源 有限 矿产 无私 慷慨 节制 枯竭 贡献 毁坏 滥用 生态 设想 例如 基地 目睹 子孙(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学习任务三:“聆听”地球,美丽、渺小默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说说地球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学生自由发言)略学习任务二1.地球美丽但却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2.【预设】慷慨:大方;不吝惜。枯竭:(体力、资财等)用尽;穷

12、竭。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慷”最后四笔是点、提、撇、捺,不要写成“水”;“裹”是形声字,中间的“果”要写得小一些、扁一些,与下面的部件穿插避让,以免整个字太长;“基”上面的部件撇捺要舒展,包住下面的“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素,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与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

13、.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学习任务三: 要点: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四:再读课文,梳理论证1.1.(1)默读第3自然段及以后的部分,静静地“听”,“听听”地球母亲还在向我们诉说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学习任务五 小组合作,交流解疑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你能听到地球母亲在说什么?学习任务六 感情诵读,深化表达听老师朗读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文章田野里的哭声,谈谈自己的感受。参考答案:学习任务四: 自由交流。学习任务五:答案要点:(一)自然资源的有限。(二)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三)在宇宙空间,“我”是你们唯一的母亲。(不能移居)学习任务六:略第20课 青山不老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猜想文意。读了课题青山不老,我猜想: 我的疑问: 学习任务二:初识老人,了解故事1. 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阅读课文后自主完成下面的信息表。人物 年龄:外貌:生活地区:主要事迹 学习任务三:聚焦“环境”,感受“奇迹”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条件下创造的?本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合作探究,感受“奇迹”。(1)自主探究: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将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