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319318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7 开国大典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法精读开国大典,默读品析,感受开国大典时热烈、庄重的气氛。2.运用学法略读歌声,感悟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对这些爱国英雄的敬意。学习重难点品析开国大典等系列主题的阅读篇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对这些爱国英雄的敬意。学情分析 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场面描写,有了这样的学法储备,学生理解本课场面描写就容易多了。另外,抓关键语句做勾画批注,学生还需要在课堂上巩固。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导入新课,内容回

2、顾(设计意图:通过听写本课重点生字词,巩固会写的生字;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重点。)1. 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评价,并及时纠错。2. 回顾课文内容:请自拟小标题说说课文内容。这些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个场面写得最详细?【预设】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举行游行等场面。阅兵式写得最详细。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阅兵式部分。学习任务五:聚焦“阅兵式”,体会场面中点面结合的写法。(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语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式,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习得阅读的方法。) 活动一:同桌交

3、流,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预设】:生1:这个场面是按“检阅部队各兵种进场群众欢呼”的过场顺序写的。 生2:对受检阅的部队总体描写是场面中的“面”,各兵种进场的具体描写是场面中的“点” 。生3:写每一个兵种时,海军从服装颜色角度写,步兵从方阵进行角度写,炮兵从武器特点角度写,战车师从装备特点和战士们的表现角度写,骑兵师从马的特点角度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写,更能感受到各个方阵的气势。(板书) 小结:这种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又能突出个体特点,让人能感受到阅兵庄严,隆重的气氛。 活动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

4、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预设】:这里描写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作者用“不断地”“重”“麻”。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人们欢喜、激动的心情。 学习任务六:聚焦其他场面,感受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语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式,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习得阅读的方法。) 1.从文中找出其他相关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在旁边做批注,和同学交流。(板书) (1)学生自由阅读其他部分,找出能传达热烈、庄严气氛的句子句子并做批注。 (2

5、)汇报交流【预设】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作者用“大红宫灯”“八面红旗”写出会场的环境布置,让人感受到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人多,让人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气氛和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跟群众见面了。(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两句话作者用了反复的写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为新

6、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起初是全场肃静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作者用了“肃静”一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句话作者用了“热烈”一词,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句话作者用了“高声欢呼”,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3.师小结:课文从会场情况、典礼盛况、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向我们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群众的反应中我们感

7、受到人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兴奋、自豪之情。文中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不多,但通过群众的反应将毛主席的领袖形象烘托的十分伟大,我们在场面描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活动和气氛的烘托。学习任务七:拓展延伸,探究写法。(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习得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表达实践,提高语用能力。)1.生阅读歌声文章,完成学习单。(1)我会思考:(指向内容)这是一篇散文,想想它都写了哪些内容?歌颂了什么? 【预设】:文章以“歌声”为题,生动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歌声是对延安“歌声”的礼赞,也是对延安革命精神的礼赞。 文章以歌声为线索,分别从唱歌的热烈场面、唱歌的风气、唱歌的传统

8、三个方面,对延安歌声的特点做了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联想丰富,感情奔放。 (2)学法运用:(指向表达)本文有多处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要“有点有面”,请你从本文中分别找出一处“点”描写和一处“面”的描写,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这一个片段中冼星海是合唱场面的“点”,到会群众是合唱场面的“面”,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重点写“面”,这样写既突出了合唱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冼星海指挥娴熟的形象。2.创意表达(1)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或写一

9、写生活中的“ 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2)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个普通民众,写一写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见闻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庆场面,练习描写盛大的场面。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小练笔。课堂小结:不论是开国大典还是歌声,作者都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那你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也来写一写生活中的活动吗?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1.完成“分层作业单”。2.运用本节课学过的阅读方法,完成小练笔。板书设计: 七个场面(时间顺序) 开国大典 受检部队(面) 阅兵式(进场顺序)点面结合 (热烈、庄严) 各种兵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