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319311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灯光》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8 灯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学习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学情分析 同样是延续革命主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很简单,但要深入理解“灯光”与“火光”的联系及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不需要学生结合前面的阅读方法,关注场面,通过抓关键句来体会。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2、:观看图片,进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1.同学们,你觉得下面的这些图片漂亮吗?它们为什么这么漂亮呢?美丽的灯光给我们的城市异彩缤纷,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的温暖和美丽。当你们欣赏美景时,你们可曾想过如今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是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今天我们学习灯光。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任务二: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与此同

3、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1.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第1题,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wn jin y ho 豫皖苏 围 歼 倚 着 郝副营长chng jng x jn cu cn憧 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 璨2.全班交流,理解词意。(2)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

4、敌军的道路。(歼灭:消灭(敌人)。)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和其他工事,供交通联络的濠沟。)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

5、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3.全班交流“自主预习卡”的第3题。(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 灯光(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3)朗读课文,根据下面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第三部分(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学习任

6、务三:精读课文,感受精神(设计意图:以问题来驱动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一)自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说说作者为什么看到这千万盏灯感到温暖?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2.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7、?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多好啊!”这句话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微微一震”说明这句话对“我”有特殊的意义。由设问句引入回忆,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开始倒叙。 “深深的回忆” 暗指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记忆深刻的。(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1.阅读第三段,说说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947年的初秋)、地点(沙土集村的沙柳林)及主要人物(“我”与郝副营长)。2.阅读课文,找出作者记忆中的郝副营长的样子?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3.郝副营是位战斗英雄长,作者为什么强调他

8、“只有二十二岁”?为了突出郝副营长把青春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4.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的什么特点?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这段属于动作描写,我们可看出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看书,说明他很热爱学习。5.这是课文中第几次提到多好啊!,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这是文中第二次提到,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郝副营长对书中插图里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充满

9、羡慕。6.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语言描写。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 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 这句“多好啊” 在文中第三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7.找出下面这句话中表现动作的字,说说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靠”“望”“陷”三个动词表现了郝副营长对美好未

10、来的期盼。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从中,我们能理解,支持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能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8.阅读课文第段,说说这段属于什么描写,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这段描写属于场面描写。我们可以从这段描写中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残酷。9.阅读课文第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 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10.这段话在文中有了什么作用,体现了郝副营长什么样的精神?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

11、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11.这段话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段话交代了战斗的结果。划线这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照应,也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同时作者也

12、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12.结合第二部分的内容,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郝副营长是一个爱读书、爱孩子、爱生活、英勇善战、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三)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结尾又回到了灯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璀璨的华灯下,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命先烈。2.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蕴含的感情) 1.默读七根火柴

13、(节选) 2.小组合作,思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点?【预设】:相同点:这四篇文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都被它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灯光七根火柴都是以实物为题,都是文章的线索,都具有象征意义。都有很多的场景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不同点:人物细节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灯光侧重神态、语言,七根火柴语言、动作、神态居多。课堂小结:课文通过写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表明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醒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自主作业:1.课外阅读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等书籍。2.自主完成分层作业单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