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319310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3 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2.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学习重难点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学情分析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复习导入,解读题目(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建德江,还记得这首诗描写了月下怎样的景色吗? 【预设】:写了月下作者乘小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低垂,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看看这首词又写了月下怎样的

2、风景。齐读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课题有两部分,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第二部分“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3)说说题目的意思。 【预设】: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2.多种形式,初读词作 (1)自由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求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 相机正音:“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现”,读音xin。 (3)范读,引导学生读词的时候注意稍加停顿,读出节奏。 教师小结:古诗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学习任务五:精读宿建德江,感受愁

3、绪之深(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精读的方法,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使朗读更有韵味。) 1.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移舟泊烟渚 (诗人所做)天色将晚,烟雾迷蒙,诗人无奈夜宿:日暮客愁新 (诗人所思) 诗人满腹愁绪,无心入眠:野矿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所见)结合插图找到对应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 2.品读新“愁”:诗中哪个字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 【预设】“愁” (1)引导学生由“愁”字想开去。 结合已有积累和体验想开去。联系创作背景,以及自己孤身一人离开父母时的情感体验,感受孟浩然的羁旅之苦:“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此时此刻

4、,孟浩然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 联想其他作者的类似作品,联想相同作者的其他作品。【预设】联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异客”一词,进一步体会孟浩然的思乡之愁。 (2)走近“月”的意象。 诗人孤身一人,只有谁陪伴他?他的满腹愁绪又只能向谁倾诉? 补充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了解“月亮”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尝试带着体会到的诗人的愁绪,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诵读全诗。 (2)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4.小结学法,回顾学习过程 教师相机板

5、书,提炼学法: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学习任务六:精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感受喜悦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想象画面,抓住具体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感受两位作者内心的不同情感。)1.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简单做批注。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3)指名说出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柄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

6、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忽然出现在眼前。 (4)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2.合作探究,深入词情 (1)小组合作,探究词景。思考: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看到的:明月、惊鹊、星、雨、茅店 闻到的:稻花香 听到的:蝉鸣、说丰年,蛙声 交流1: 【预设1】小组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闻到的是稻花香:听到的是说丰年,蛙声。 【预设2】这儿的“说”字,

7、是谁在说? 是青蛙在说,也是农人、作者自己在说。 【预设3】发挥想象,他们说的是什么呢? 【预设4】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想到了丰收时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交流2:旧时茅店社林边,略转溪桥忽见。 让你想到了哪句诗? 【预设】:“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让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天气忽变,作者一开始可能挺着急的,他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庙树林的旁边,走过小溪,忽然就看到了,心里又多了一分欣喜。 3.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8、: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 课堂小结:古诗词中还描绘了许多的美景,大自然的景色在作者笔下不仅仅凝聚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思考。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1. 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默写。2. 完成“分层作业单”。板书: 移舟泊烟渚触景生情宿建德江 所感 日暮客愁新 愁 野旷天低树 借景抒情 所见 江清月近人 景 上阙惊鹊、鸣蝉、稻花香、蛙声 喜下阙星、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说丰年情 路转溪桥忽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