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319262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刘禹锡浪淘沙、杜牧江南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剑波、蔡士魁的只有一个地球、苏金伞的三黑和土地和梁衡的青山不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对多数处在城市中的学生来说,自然环境与他们的距离比较遥远,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这样的人文主题,可以唤醒学生在思想上与大自然的交互精神,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的人文情感。【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选编的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保

2、护环境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统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如何通过“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教材给出了不同学段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三年级只要求通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四年级要求更加复杂,一方面从“关键句”提升到“主要人物和事件”,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句的同时,能够初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能够把握较长篇幅的主要内容。五年级明确了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梳理”要求,即对信息能够简单加工,从而把握内容要点。以上阅读训练要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循

3、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六年级上册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在三到五年级练习基础是的进一步提升。六年级上次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重点在于训练学生两方面的阅读能力:一是能够“抓住关键句”,二是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而“抓住关键句”是“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具体阅读方法,关键句一般能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或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把握好关键句,才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学生已经训练了“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或“大意”,但是此处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只是初步的,只需要能够找出段落大意即可,篇幅短,易于学生掌握。而六年级下册的要求,是在此基础上, 训练学生

4、能够准确找到篇幅较长文本的关键句。不仅如此,该单元的“语文园地”提示,也要善于找故事中的关键句,并通过合理的想象和已有的古诗文阅读经验及背景知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品读”的阅读方法,“品读”关键语句,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因此,本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1. 通过阅读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诗文,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出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的人文情感。(情感)2.通过关注主题,整体感知,提取信息,找出文中的关键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方法) 3.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结合传统文化知识经验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中华语言之美。(方法)4.品读文章,能够抓住关键

5、句子表达文章的观点。(能力)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六年级在写字上强调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力求美观;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写作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写倡议书”。在这一单元选择倡议书的文体,说明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关联。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保护环境”,教材期望学生将生活经验和教材学习结合起来,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出发写一篇倡议书,更能体现本单元所提出的人文素养。但是表达训练要素的开放性决定了倡议书内容的开

6、放性,因此具体主题由学生自拟。倡议书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是全新的文体,因此有必要从文体上解释倡议书概念以及格式。根据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制定了如下目标: 1.了解倡议书指的是由个人或团体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有从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写倡书的意愿。2.知道“倡议书”包含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内容,具有固定的格式。写倡议书时,能从关注的问题出发,发出倡议,称呼顶格,正文开头空两格,并分条叙述内容;参考书上例文,按照正确格式,写清楚、写明白。并在结尾处加上一两句鼓动性、呼吁性语言;根据倡议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4.主

7、动与同学交换习作,从格式、内容等角度对他人习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议;能根据他人的建议对倡议书进行修改。本单元安排了口语交际,要求能够“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要以理服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一方面与阅读训练要素有关联:不仅能够“读出”观点,还要“听懂”观点。其次是与人文要素存在关联,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人文习俗上的冲撞很容易产生分歧,口语交际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产生分歧后,做到“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要以理服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目标细化如下:1.能明白生活中有些问题没有截然的对错之分,面对这样的问题,应学会使

8、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2.在尊重他人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能通过提问、复述、确认等方式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3.面对不同意见,能够“换位思考”,吸纳合理的意见,能在坚持自己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适当让步,以促成问题的解决。4.协商过程中,能够以正面、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以理服人。【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浪淘沙(其一)3.通过阅读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诗文,感受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出爱护环境、珍爱地球的人文情感。4.通过关注主题,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9、找出文中的关键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5.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结合传统文化知识经验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中华语言之美。6.品读文章,能够抓住关键句子表达文章的观点。7.了解倡议书指的是由个人或团体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有从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写倡书的意愿。8.知道“倡议书”包含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内容,具有固定的格式。写倡议书时,能从关注的问题出发,发出倡议,称呼顶格,正文开头空两格,并分条叙述内容;参考书上例文,按照正确格式,写清楚、写明白。并在结尾处加上一两句鼓动性、呼吁性语言;根据倡议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

10、地方。9.主动与同学交换习作,从格式、内容等角度对他人习作进行评价,提出建议;能根据他人的建议对倡议书进行修改。10.能明白生活中有些问题没有截然的对错之分,面对这样的问题,应学会使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11.在尊重他人不同意见的基础上,能通过提问、复述、确认等方式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12.面对不同意见,能够“换位思考”,吸纳合理的意见,能在坚持自己基本观点的基础上,适当让步,以促成问题的解决。13.协商过程中,能够以正面、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以理服人。【学生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困惑点,可以适当引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注意资料的使用要适度,不要喧宾夺主,避免陷入资料的海洋中,把语文课上成环保课。高年级的阅读理解从原来的字词句的理解,到段、部分变为了现在的指向整体的理解。这里的整体性既强调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也强调基于篇章结构而读出来的丰富的、立体的、完整的理解,而不是零碎的、部分的、拼凑的理解。而是多元的、综合性强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致力于由整体到局部梳理和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